熱門:

2020年3月30日

譚淑美 訪談錄

精神科醫生雷永昌 講解都市人頭號煩惱

雷永昌(Victor)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他的診所在中環。

以下,他在訪問中會談及因應新冠肺炎肆虐與近期反修例事件,不同病人遇到的精神困擾,尤其是一眾中環上班族。他形容中環人很重視時間效率,而「時間其實就是一種壓力」。另一些個案,有父母因在反修例事件與子女意見不合,家人相處出現磨擦,向他求助。

雷永昌早年在港大畢業,因「全人治療」四字而決定成為精神科醫生,他說都市人最大煩惱往往是家庭問題,當中尤以「夫妻及子女關係」為重。他肯定地說:「家庭很重要,當家庭和諧,有人跟你分享(心事),你的生活會好過一點。」

雷永昌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訪問前傳來電子健康申報表格給記者,內容問及14天內有沒有去過香港以外的地區、是否曾到訪內地醫院、是否與新冠病毒確診者有緊密接觸等等。他的助理也傳來一份文件,顯示文章不能寫某些東西如產品品牌及其醫療中心的名字等等……他甚至建議記者在引述個案時不要說「他的病人」而是說「我見過(某人)」,但最後他被記者說服了,因若全文寫得如此不着邊際,讀者很難閱讀下去。

他除了是精神科醫生,亦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

由反修例風波談起,他說一些病人因店舖提早關門或公共設施被破壞,都對他們形成壓力,因為「正常社交減少,平常做開的事情做不到」。

戴上一個紫色口罩的他,透露曾有中環上班族父母,帶兒子來求診。

「他是大學生,跟父母有不同看法,雙方常常吵架。」他側頭想一想再道:「父母覺得他很暴躁、不開心、情緒激動。當然我不會跟他討論事件的對錯,我只為他做情緒疏導。我亦有開抗抑鬱藥給他。在我跟他及父母一起會面時,我叫他們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來。」

他說,家庭成員溝通有一些要點,「譬如當全家人一齊溝通,但有一個成員逃避不肯出來面對,或者其中一個成員有很多批評的話語,一切都很影響溝通成效。」

至於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他說對中環區的金融界上班族來說,影響甚大,「因為股市波動」。

中環病人共通點

雷永昌說,中環病人有一個特色,就是常把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

「然而,時間其實就是一種壓力。」他指出:「我有個女病人,在銀行做資產管理,除上班之外,其餘的日程都排得很滿。因近期股市動盪,她都要花不少精力向客戶交代。在另一方面,她亦要時刻緊貼股市,就算放工後都要睇埋環球股市,再加上近幾年銀行多了守則要跟隨,令她壓力大增。」

那時間排得如此滿可如何解決呢?

「要把日常生活節奏調校得慢一點,在活動之間留有休息時間。若是在日間,你可以take一個break,做一些運動。中環人在放break時去公園散心比較少,可能較難找地方,但都可以運動取代。」

「如果在家工作,大家可趁着這個時間發展新興趣,多做網上學習。」

雷永昌入行25年以來,談及最深刻的個案竟已是15年前的事。

他想一想道:「大概是15年前吧,我有一個女病人,年約60多歲,是一名老師。在她被送入院時,已經開始語無倫次,她忘記自己的名字,也認不得丈夫。」

他在白紙上寫下兩個醫學術語,「她得了一個病,叫做『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y),這個病現在我們懂得醫,但那時還沒有有把握的治療方法。我從外國文獻發現一隻藥:『膽鹼分解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就決定讓她試吃,奇蹟地,過幾天後她就清醒過來。」

「這藥現在已經很常見了,是治療『路易氏體失智症』必然使用的藥物。」但這藥不是神仙水,他強調,「最後,她只是清醒兩至3年──每個病人的清醒年期都不一樣。」他通常會勸喻這類病人多珍惜在清醒時與家人相聚的時光。

這事件令他記憶猶新,是因為「很多人覺得精神病的醫治很漫長,但合適的治療原來可以顯著」。

 

情緒變化要留意

另一個個案是一名50歲、從事文職的女士,「她因工作壓力大,以為自己有抑鬱症及焦慮。後來我發現雖然她吃藥後抑鬱的程度減低,但她的情緒有點high high哋,心情起落得很快,於是我們處方了一些情緒穩定及抗抑鬱藥給她。」

他停一停後續道:「我特別提出這個案,是因為不少病人只會講他們因什麼事情而不開心(卻沒有提及情緒變化),所謂『情緒好high』,意思是他們可能會狂買東西、多嘢講。這個女士有情緒高漲及狂買東西的紀錄。」

他說「情緒好high」是狂躁的一種,其餘包括「自認好叻、暴躁、妄想」。自認好叻都算是「狂躁」?他聽後又有點保留道:「我要先了解為何他自認好叻。」如果有一個CEO,下屬有1000個人,他自認好叻都算是狂躁?「這個……我就不會說他有病態;但如果一個人很窮,但講到自己有幾十億身家就算是。而且談到『病態』,也要視乎他的想法是否影響到他的生活。」

新冠肺炎肆虐,不少人的工作與作息時間大亂,雷永昌認為大家要重新規劃一個新的時間表,「壓力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想像一下人類在森林居住時若沒有壓力,他們如何學會求生?當面對壓力,我們要把它集中在一些自己範圍內能處理的事情,例如自己的手部清潔,但過分擔心疫情何時完結就沒有必要,因這不是你能控制的。」

他最近與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發布「市民睡眠情況」意見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透過電話訪問了807名市民,當中有67.5%的人表示曾經失眠,被指為偏高水平。此外,逾六成人表示因最近疫情及較早前的社會運動而導致失眠。

他認真地說,都市人解決失眠的方法包括定時上床、起床、睡前6小時避免攝取咖啡因、在日間做適量運動、減少白天上床睡覺、營造舒適睡眠環境、睡前避免接觸人造光。「有些人喜歡瞓晏覺,最好不要這樣做,如果做都最好不超過45分鐘。」他建議,大家晚上睡覺前要「數碼解毒,放下手機」。他接着解釋:「失眠最好是做一些靜態的事情,例如看書。」

現時醫護勸喻各位市民安坐家中,暫停社交,以防社區爆發。但市面仍有不少人上班及到餐廳用膳甚至行山開派對,不少人覺得被困在家多時感到十分納悶。「純粹以壓力管理來講,盡快建立正常生活規律是最好的。但實際上我們亦要有防疫的考慮。我……不想呼籲大家都走出來。」

家庭和諧很重要

雷永昌早年在香港大學修畢內外全科醫學士,「20多年前我聽到『全人治療』的理念,即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交方面的治療。我一向都對心理學有興趣,到我選科,我就覺得精神科較貼近『全人治療』的使命。」他交叉雙手道:「20多年前精神科不是太多人選擇,我覺得它有一種神秘性、挑戰性。」

作為精神科醫生,他也要面對精神壓力嗎?

「對!每天要看很多病症囉!」他笑道。「以前我在公立醫院,平均每晝(上晝或下晝)看超過20至30個病症,連午飯都吃不到!」那他每個症的看病時間不是很短嗎?精神科病人不是有很多苦悶的話要跟醫生傾訴的嗎?「其實要詳談都幾難,因你知道門口還有其他病人在等待!」

最後,問他都市人頭號問題是什麼?

「因緊張而導致失眠。在聽診時,很多人開頭都會說是工作壓力,但最後發現癥結都是家庭問題。」雷永昌答道:「家庭關係即是夫妻及子女關係。家庭很重要,當家庭和諧,有人跟你分享(心事),你的生活會好一點。」

 

 

雷永昌小檔案

英文名:Victor

職業:精神科醫生

學歷:英國伯明罕大學健康及醫院管理碩士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