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14日

譚淑美 訪談錄

中史老師徐琳:教師都變成YouTuber

香港真光中學中史科老師徐琳,本身是兩個女兒的媽媽。近來她不單止為網上教學煩惱,在home office的時候,她還要照顧兩個女兒,是日她帶着今年讀小五的細女靜靜同來受訪。

她家在鑽石山,有約400呎。若她與丈夫都是home office的話,再加上兩個女兒及前來協助打理家頭細務的父母,隨時每天有6個人留在家中。「我在房間內,她們在另一個房間內,婆婆(她的媽媽)在廚房,公公(她的爸爸)在客廳,我老公並不一定在家。」靜靜扁嘴說不喜歡整天待在家中,「爸爸媽媽成日自己出去行街,然後把我們困在家!」徐琳則表明是女兒沒有做完功課才不能出街。

徐琳說平均每周回校兩至三日。她嘆道:「我寧願在學校工作,在家裏看着孩子,就忍不住迫她們做功課,例如她們開着音樂做功課,我也會干涉。」好多事情睇唔順眼?「無錯嘞!」她大笑。「其實她們的成績不錯,自己也能完成課業,但做阿媽的就真想她們再快一點。」若爸爸在家就不理會這些事情了?「爸爸在家,等於無人在家!」靜靜「石破天驚」地說。

在學校的安排方面,徐琳說該校老師已實施以視像程式Zoom教學,「學生來到我的虛擬課室上堂後,我就可透過程式見到所有學生,但當然學生都可以選擇『遮面』(把鏡頭關掉)。」

靜靜雖然是小五生,但自停學以來,亦有用Zoom上課。她托着頭道:「好嘈,若老師沒有關掉學生們的收音,上課會變得很吵耳。由於熒光幕是大家共用的,有些學生甚至畫東西在熒幕上,變成大家都看到!」

預算整個7月要上課

徐琳補充:「Zoom其實比較適合中學生使用,小學生未必懂得自律。」

問靜靜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返學校會好啲!因為當我在家中時,趴喺度聽書都得!」她天天趴在床上聽老師講課?她吃吃地笑道:「有時啦!哈哈!」她未學會中文輸入法,因此交功課若要寫中文,全部用手寫板輸入,花的時間也特別多。

而對於徐琳,重新把教材電子化,最為費神。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錄音教學。」她笑道:「同事現在都笑說,每個教師都變成YouTuber了!」另一個煩惱是「在網上批改功課很辛苦,例如當收到功課後,若開不到file,又要發電郵給學生,很多雜項要處理」。在暑假安排方面,她說為應付DSE,真光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應該在整個7月都要回校上課。

 

心理學家萬家輝:所有客人病情加重

臨床心理學家萬家輝有不少客人是老師,「其中一個,近期的焦慮感增多,又不能好好睡覺。她覺得很無助,因她同時是一個家長,她要一邊教書一邊照顧兒子。」他笑道:「要小朋友留在家裏兩三天沒有問題,但現在已數星期了。小朋友開始感到很悶,很多事都沒有動力。」

他的所有客人在這次疫情下,病情都加重,「他們本身應付焦慮的能力已經很弱,在疫情下,還要面對搶購物資的狀況,令他們加倍憂心。在早些日子,口罩供應緊張,有個病人連她在內家裏有五口子,但得番5個口罩,她直頭不想出街!」

他認真地說,市民減少外出又是另一個問題,因變相花很多時間不停看社交網站的簡訊,「你上去Facebook,大部分的資訊都關於疫情,無形令你更覺焦慮。」他指出一些本身有強迫症的病人,「日日聽到何柏良叫佢洗手,於是洗手洗到儍咗,有個病人在家中剛洗完手,但按一按電視遙控器又再洗手。專家叫大家洗20秒,他們可以洗足20分鐘!他們洗手洗到出現敏感徵狀。」

 

猜一半人口感到焦慮

還有一種患「疑病症」的病人,任何少少不適都懷疑自己生病。「這種病人的情況最近急轉直下,只要出現少少頭痛、喉嚨有少少痕,他們都會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沒有發燒,但第二天他感到喉嚨有異樣又再去睇。有私家醫生跟我說,同一個病人一個星期去睇醫生3次! 」

現時不少孩子被困在家,無法上學、無法跟同學玩耍,也無法參加課外活動。「很多小孩子覺得很悶,壓力由此而來。他們沒有寄託。」

那麼在疫情未有曙光下,大家應該如何保持健康心態?

「中國心理學會早前出了一個調查,發現全國有42.6%的人在疫情陰霾下感焦慮,意味全國有近一半人口感到焦慮!我相信香港都不遑多讓。」他握着雙手道:「我們有5件事情可以做,第一,不要完全相信你所收的資訊,即是多做fact check;第二,疫情相關資訊,看一次就夠,不要每天看二三十次;第三,多跟別人見面,就算沒有見面,都可用Skype與親友溝通;第四,大家可以多點運動;第五,大家盡可能回歸平時生活,例如返工。我本身都可以home office,但我也寧願返工。或者你以往會去行山、做瑜伽,其實可照舊去做,只要做好防疫措施就足夠。生活太多改變,加上疫情,會令焦慮加劇。小朋友也一樣。」

現時不戴口罩搭車也會招歧視,他說:「我朋友的兒子在英國讀書,他是香港人,都被鬼仔追住打,鬧他是virus!我建議大家不必以過激的手法回應,例如見到有人不戴口罩上車,咪好聲好氣送個口罩給他;如對方堅持不戴,請他落車都無可厚非。否則咪自己走開囉!」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