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
這不是歷史真實,不過是元末雜劇輾轉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
宋真宗無嗣,李宸妃得懷龍種,劉皇后與太監郭槐合謀以狸貓換太子,製造一場殘忍宮闈政治黑幕。上世紀葉紹德根據傳說,為花旦尹飛燕寫成粵劇《狸貓換太子》,後經阮兆輝整理,劇本分成上下卷。最近尹飛燕任藝術總監,再把她這首本戲上卷教導後輩。
去年年底市面不穩,公共交通受阻,《狸貓》延期演出,今年初補場成事,總算幸運。
等待神仙打救
上卷劇情完整。總監大膽向「新人」派角色,這裏指的新人,並非初踏台板,但該是一輪獨特新體驗。沒有談情說愛,沒有開打動作,其中三段戲肉,特別要求身段唱功,講究默契內心戲,對青年演員是很切實的訓練。
「金水橋畔救主」是太監陳琳與承御寇珠的戲。承御者,打理後宮日常事務的宮人,吃的穿的都由皇后發放,當這頂頭上司命她殺死皇妃的初生儲君時,她吃驚,急煞了,抱着嬰孩小太子,不知所措。這時候,陳琳出現,設法幫她為君王保留血脈。
不屈服於強權,可能要賠上性命,兩人都心中有數。「盡忠存義,份所應為」,正是民間傳統教化下的忠誠。
演陳琳的關凱珊,和演寇珠的陳玬橦,唱段經過仔細操練,一關一目做齊,只是欠了一點氣氛。營造焦灼、吃緊、慌張狀態,必須雙方節奏夾得準,才夠逼真。
陳琳以果盒暗藏太子離開宮門,中途給禁衞將軍攔住。許家琪扮演將軍外形不錯,聲線清朗,卻斯文了一點,他愈冷眼凌厲和疑心重,陳琳愈無法避過盤問,觀眾就愈為陳捏把汗。最後,編劇無計可施,想出一招神仙打救,禁衞搜不出對方任何夾帶,只好放人。老百姓相信,奸人當道,唯有神仙才能改變命運。
中場休息後兩段戲很吸引。
「宋帝父子相認」,是10年後的事,由御弟八賢王安排。三人唱白穿插呼應,掌握到應有的情緒表達。演宋真宗的司徒翠英、八賢王的文華,經驗不淺,最難得是梁翠珊,這回不需再跑龍套,她以娃娃生應工,演當年果盒裏存活着而今長大了的小太子,唱3段慢板,衷情剖白身世,聲清字穩,教人眼前一亮。
這邊廂皇帝病危,得悉皇后欺君,礙於兵權旁落,唯有暫且啞忍。那邊廂消息外洩,劉皇后與心腹郭槐連忙翻起10年前舊賬,主持大逼供。
冤案又多一例
「刑拷寇承御」是最後一段戲肉。陳禧瑜的劉皇后,眼神鋒利,唱做都不生硬。鍾一鳴的郭槐做比唱好,唱功還須加把勁。
弄權的欺弱壓小,恃勢喝打,逼陳琳拷問寇珠,寇珠為保太子性命,自己只有一死,使無對證,才能夠徹底擺脫黑暴政治漩渦。整個氣場充滿張力迫力,鑼鼓音樂響徹,陳琳心底一陣翻湧,呼喊着:「願你忠魂烈魄上仙宮」,向寇珠當頭一棍。
權奸心機狠毒,眉頭一皺,害人不用殺人刀,寇承御冤案又多一例。這個戲善惡對比分明,可到了最後關頭,再沒有神仙打救,唯有感慨一聲「忠臣不怕死」!
男女主角緊密和應配合,比「金水橋」那段感人,是劇本「戲保人」的效果,相信「聲情並茂」是他們下一個目標。
《狸貓》上卷之後,到底忠魂烈魄有無機會得到平反?如何平反?始終是人們放不下的懸念。
撰文 : 張敏慧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