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香港人慣「考試」──你給題目,我答。補習、 mock exam以至最終應試,手到拿來,從不失漏。
但如果題目突如其來,又ill-defined呢?根本不知道考題是什麼,範圍是什麼,答案哪裏找?
「瘟疫不單是病。它考驗整個醫療架構、政府與政客,還有經濟。」不!它還考驗民眾的素質,社會文化底蘊的厚薄。
我們有十七年前沙士的經驗,所以成熟一輩不驚恐,資深醫護不慌不忙地入Dirty Room,但一切更嚴峻──COVID-19來勢洶洶,至今已有五十個國家有受感染個案,口罩及防疫物品變成戰略決定。
在香港這個高度活躍的大都會,「社會距離」有助控制社區爆發,但長時期的停工停課卻衍生了許多問題。與其等指引,但或者我們都要接受考驗。
Home Office幾個月,可以交什麼貨幫助社會運行?復工了,比起手停口停的許多市民,我們要更加着緊。
派口罩,無論是給路過的阿伯還是派一百個一萬個,幸好成了今日慣常動作。可不可以再多做一點?
山頂遊人如鯽,大帽山旺過旺角,「郊野公園垃圾飆逾一成,檢控兩宗」──你應該怪責遊客中心暫停開放,少了部門人員巡邏?要求漁護署加強巡邏?
怎不是責成行山者帶走骯髒的紙巾、口罩?怎能讓猴子在口罩與果皮中覓食這麼恐怖?義工行四公里山路便隨便撿到三十個口罩幾十個膠樽,這不是坑害自己的社區?
香港要墮落還是提升,救不救得了自己,豈只是看政府的成敗。
你我有責。
(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武漢肺炎」是地域歧視 |
上一篇: | 小時候,一個人也樂趣無窮 現在老了,跟人一起就是我最大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