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
2019和2020年是香港最動盪不安的年份,去年遇上反送中社會運動,今年又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整個教育界陷入癱瘓之中,復課日遙遙無期。葵涌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校長郭明英修女抱着理智和仁愛的信念,加上宗教的力量,與學生、老師、家長同行。
「作為第一組別的英文女校,我們的學生要保持學業水平外,還要有健全的品格,懷着仁愛的精神回饋社會。」郭修女是非一般修女校長,很多學校認為社會運動是個忌諱話題,她卻願意在運動中與師生同行,學期初天天有活動,和你拖、和你唱、罷課、叫口號……她通通批准。理由?很簡單!給學生一個安全的環境去宣洩。
香港教育界從來不乏挑戰,多年前時任校長陳楊美熙迎來新高中學制改革,郭明英修女坦言多得楊校長的帶領,讓學校順利過渡到新學制。「近年,校方覺得學生在社會要擔負領導角色,就要向耶穌學習僕人領袖的角色。」於是,近年發展目標是「勇於求變、挑戰自我」。
「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以學生的利益為先,與她們溝通。人人都會犯錯,尤其是在成長過程中,未成年時很多東西未學,我們要在她們犯錯中去引導,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做。也要跟她們建立關係,使她們在被愛和被信任的環境下建立自信。」
「作為母佑會修女,我們的教學理念秉承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理智、宗教、仁愛,與我們的校訓:純潔、仁愛,彼此互相配合。」郭修女說。她的修女身份予人嚴肅、保守的感覺,但這一年來的社會運動,令人徹底改觀。
猶記得去年11月中旬,警方包圍理工大學爆發衝突,11月18日晚多位校長到場帶學生離開,穿修女服的郭修女就份外突出。誰想到反送中運動演變至此?「學期初天天有活動,和你拖、和你唱、罷課、叫口號……」與學生和老師彼此溝通、達成共識。
「學生本來覺得我在社會議題上比較遜色,修女一定不關心社會,結果在溝通過程中,她們發現這個修女有得傾,不是什麼都不准。只是,我從校長和校方角度下決定,有些看法是她們沒有考慮的。」
安全環境讓學生宣洩
「有人覺得不該讓她們參與社會運動,以免影響學習情緒。但我的看法是:為她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去表達訴求,學校確保能保護好學生,不批准卻等同推她們上街,那就真不能有保證了。那不如開放校園表達訴求,然後專心回到學習上不是更好嗎?這是我的理念。」
理大事件爆發時,郭修女收到中學校長會會長鄧振強校長的邀請,二話不說出席記者會,「就算沒有我的學生在場,我也出席!何況裏面有我們的學生?記者招待會效果很好,學生知道我會到理大,馬上想法聯絡我:Sister,我跟你走。」
郭修女回憶時氣定神閒,但仍然流露出當時的緊張氣氛。「學生明白原來Sister很愛惜學生,為她們的安全着想,這就是我希望做到的榜樣。我要身體力行去表達對她們的愛,願意付出一切。」她心平氣和地說;她坦言很感激學校團隊的努力和對她的支持。
說着她翻開學校的發展計劃,「希望她們在品德和學業上都勇於求變,她們很純很乖,但偶爾比較因循和被動,這樣當不成好領袖,所以我們希望發揮她們的豐富潛能。一旦怕錯,就變得因循,怕罵、輸不起,就會錯過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這場運動令學生成熟了,「當時區內有文宣呼籲有活動,我就放學開咪取消課外活動,呼籲她們早回家,不要去危險人多的地方。沒想到不久就傳來相片,說我們的學生在參加活動。這些我都不出奇,偏偏我們的校服最好認。」
郭修女有幾次讓同事載她去現場,叫學生們離開,甚至載她們走。「有人說人家校長或老師陪同學生參加,我們的校長叫人走。我覺得是出發點不同,我覺得環境有危險,就會叫她們離開。」她去過警署協助學生保釋,也上庭支持舊生。
清晨4時為社會祈禱
「整個社會事件,令我很痛心,也有睡不着的時候。有活動的日子,4點多就起床祈禱。祈禱帶給我力量,知道靠天主給我的恩寵和智慧下決定,把這份愛傳開去,這些都給我很大力量和安慰。所以,幸好至今還能應付得來。」郭修女說。
社會運動來得突然,各界都在學習如何應對,郭修女表示在全力照顧學生時,發現忽略了對老師的照顧,這醒悟來自去年聖誕的朝聖團,她帶領10多位教職員去以色列朝聖,讓他們在耶穌出生和講道的地方,體會天主教辦學的理念。
「我跟老師深入交談,發現之前忽略了他們的需要。他們和社會各界一樣對事件有一定感受,但有的選擇避而不談,有的比較激動……過去,我們總商量如何幫學生面對社會事件,似乎忽略老師的憂慮、傷心,那樣他們如何去帶領學生?」
於是,回港開課後舉行老師聚會,讓老師們互相傾訴,「我不希冀幫他們解決問題,或由我去做輔導工作,這為成年人很難做得到,我也不是專業。因此,我給他們空間去互相分享,希望將來再有什麼事件,同事們都能找到傾訴的對象。」郭修女說。
她是非一般的修女校長,筆者沒想到她願意分享社會運動的點滴,因很多學校會覺得這是負面的事情。「我反而覺得學生是出於關心社會,才會做這樣的事情。因此從積極的層面看,證明我們的學生很關心社會。」她自豪地說。如此開明的校長,必然得到學生愛戴。
然而,正如理智、宗教、仁愛的教育理念,首先必須理智明辨是非。「有人說修女何不出聲明譴責警察?我說不會,你要我譴責的話,不會只指摘警察,因部分示威者也破壞公眾設施。有人說那些暴徒是警察假扮,但未證實的不能下定論。」
仁愛是社會不可缺少的元素,「我們是宗教人士,是要宣揚愛和寬恕,而不是暴力。如果覺得對方不對就訴諸暴力,還得了?今早伊朗和美國已經開戰了,就來第三次世界大戰。」訪問當天,伊朗向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發射導彈,幸好最後沒爆發大規模戰爭。
靠宗教力量迎戰疫情
記得反送中期間,有人形容香港社會之不安,是二戰日佔時期以來最糟糕的,然而誰又想到踏入2020年爆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破壞力多大、影響範圍多廣,至今還沒有科學家能說明。此時此刻,筆者想起郭修女所說的宗教力量。
郭修女來自一個大家庭,是五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的,與家人關係密切,彼此相親相愛,這也使她努力把這家庭精神滲透在整個校園裏,讓大家都有一種親切和彼此關愛的感覺,信任和被愛的情懷悠然而生,且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自尊。
郭修女在聖母書院畢業,本來要申請政府工,結果母校邀請她回去幫忙,便打消進入政府部門的計劃,並萌生當修女的念頭。1993年成為修女,從菲律賓完成培育工作回港,修讀的是資訊科技,後來在香港中文大學修畢宗教研究碩士課程,負責任教倫理和宗教科和電腦科。
2004年加入蕭明中學,她全力教倫理與宗教科、負責宗教活動及學生培育,2015年擔任校長。「我很喜歡跟年輕人一起,很多校長朋友都說我是另類修女,不像其他修女很嚴肅,不會隨便開玩笑。我覺得這是優點也是缺點,我很願意花時間在年輕人身上,不管多累都好。」
她工餘參加很多青年活動,尤其跟校內天主教同學會的學生更熟落,「兼顧學校活動,還參加外面的青年活動,是頗辛苦的。但學生都喜歡我放下校長身份,以另一個角色相處,大家就會更加親切。」學校傳統在學生畢業前,校長會入課室跟學生聊天,彼此都是侃侃而談。
近年,蕭明學生其中一個變化是,在體育賽事的表現很突出。「我們拿很多葵青區的冠軍,多到都沒有地方放置,對此正準備做個獎盃櫃。學生都覺得不能只是讀書好,其他技能也要提升。」郭修女是住校校長,可說日日看着學校發展。
「很多時候,都是我和同事們一起參與不同活動,學生的活動也盡量參加,希望在她們當中起榜樣作用。我總告訴她們,作為全港學生的前列分子,如何成為有效的領袖?領袖不是走出來指三道四,而是在服務人的過程中,做一個榜樣去領導別人,我希望自己做校長,同樣做到這個角色。」
在香港最動盪不安的一年裏,郭修女和學生一起走過最艱難的一個學期,在彼此人生路上都難以忘懷的;在未知的下半個學期裏,正如郭修女所言,必然能做到:水來土掩!
郭明英修女小檔案
宗教信仰:天主教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碩士)
執教科目:宗教
喜愛作家:Mitch Albom
座右銘:與我靈,取其餘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成立年份:1973
類型:津貼中學
校訓:純潔仁愛
學生性別:女
學校佔地面積:約6832方米
地址:新界葵涌葵葉街6號
撰文:吳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百年老字號中藥行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 |
上一篇: | 假期會使近視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