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
一天天,一段段,一步步,跑向成功人生?對很多人來說,跑步只是減壓的方法,但在非洲,這是逆轉人生的路徑,不成功,便成仁。
肯亞一所著名中學聖柏德烈高中,距離首都350公里,也是超過1200名寄宿生的第二個家。每日,學童除了上課,就是練跑,指定路線之一是途經曾在奧運會和世錦賽獲獎畢業生所種的大樹。「我的夢想就是奧運金牌。」19歲的甘保伊早已把跑步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10歲起,他嫌學校飯菜難食,每日跑兩公里回家,吃媽媽親手弄的愛心午餐,需時僅僅10分鐘,速度已達職業級別。
「15歲之前,我沒有系統化地練習,只記得與同學仔玩耍時,從來、從來無人捉到我。」甘保伊在選拔計劃中被揀到,很快投入訓練,幾乎每次比賽父母都會到場,「因為我往往是最快的一個。」非洲人相信跑步改善生活,其兩名兄長正是跑得快,獲美國學校提供獎學金升學,故在耳濡目染之下,他亦一步一腳印地追隨哥哥的步伐。
這間學校與香港教育體制截然不同,每日由朝早4點半上堂,直至晚上10點落堂,期間包三餐,並提供個半小時的康樂活動。「我給自己10年時間,希望成為別人的榜樣,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站在頒獎台上看住肯亞的國旗飄揚。」目前為止,他的確是學校跑得最快的男生,並獲拔尖加入「肯亞長跑之父」奧干尼爾所策略的尖子計劃。
朝早四點半上堂
奧干尼爾於1976年入讀聖柏德烈高中,後來成為校長,目前已經放下教鞭,但仍以兼職身份當教練,主要在暑假時帶班傳心經。整個尖子計劃只有50人參與,每周6日,每日訓練3次,奧干尼爾的得意弟子拉迪舒亞,是2012和2016年奧運冠軍,並贏過兩次世錦賽冠軍,同樣來自聖柏德烈高中,更是甘保伊的神級偶像。
然而,由1200名學生到50人的尖子計劃,最後可能只夠製造到一個世界冠軍,其他1119人又怎麼辦?人們認為中國近年體育成績下滑,皆因人民富起來,難道舒適的環境真的無法製造到刻苦耐勞的運動員?
時至今日,聖柏德烈高中的環境依然簡陋,牆身殘舊,宿舍擠迫,十張八張碌架床擺放在狹小的空間,學生平日沒什麼娛樂活動可言,最大樂趣就是偷吃放在鐵罐內的零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李城逼和維拉 |
上一篇: | 冥想與精神健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