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12日

薛興國 薛見聞思

借書.買書.讀書

相信不少愛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忽然想到一本書時,找遍書櫃都找不到,然後就想起曾經有朋友借過這本書,但到底是哪個朋友借的,就是想不起來。

喜歡書的人都是這樣,到朋友家作客,參觀書房後發現有一兩本書很想看,於是就向朋友借了回去,不知是幾年都未看完,還是根本就認為那本書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就沒有歸還了。

最近看清代詩人兼美食家袁枚寫的一篇小文《黃生借書說》,就說出了一些借書和讀書的境況。他認為,借書人是會把借的書閱讀的,因為借書的黃允修是他的門生,他知道他家境很窮買不起書,但卻勤奮好學,借書的目的是為了閱讀。他自己年輕時家境也不好,很了解箇中情況。

不過他提出一個問題,像皇帝的書庫擁有天下的書,但讀了多少?有些富貴人家的藏書也是汗牛充棟,但看過的又有多少?「其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矣。」

在未有公共圖書館之前,愛讀書的人,有時真是會買不到想讀的書。如今有了公共圖書館,想讀書就容易多了。所以到圖書館借書的人,相信都會把借的書看完吧?

袁枚說他做了官之後,「俸去書來」,所以藏書甚多,而他亦樂於借給用功的門生閱讀。近代亦有不少愛書人也像袁枚一樣,把手上多餘的薪水用來買書,結果家裏的書架擺得滿滿的,但看過的又佔多少比例?因此,要看時才買,要看時才到圖書館借閱,恐怕是最佳的讀書方法。不然,朋友看了滿書架的藏書之後,忽然問一句,看過的有幾本?那就只能啞然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