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3日

張傑醫生 小兒科

真假藥物敏感

我們小時候生病最怕給媽媽知道。不只是因為媽媽會擔心,還會怪責我們不肯穿衣服、太晚睡等,媽媽當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生病時出現新的不適,媽媽必定也會「立案」找出原因,其中藥物敏感是頭號嫌疑犯。

首先,一個人生病時,尤其是小孩,情況會不停變化,新的病徵在生病期間出現是很正常的事。醫生每每見到新病徵出現時,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福爾摩斯般的頭腦去分析。一般人認為藥物敏感的反應就一定是紅疹和嘴唇腫脹,而抗生素必然是頭號嫌疑犯,所以,只要孩子服用抗生素後,身體出現任何紅疹就認為是藥物反應。其實,醫生見紅疹,除了懷疑是藥物反應外,還會考慮其他可能,例如過濾性病毒感染、單純性蕁麻疹、濕疹發作等,同時也會查找孩子有否食過相同或同一組別的藥物而出現類似反應。如果有明顯時間關係證明,藥物敏感就會成立。

最尷尬的情況是似是而非的可能。這時候,醫生唯有安排臨床服藥測試,一般會安排在醫院進行:給予孩子要測試的藥物,並且在嚴格監察下觀察最少兩小時,然後再留意異常現象,尤其是紅疹、黏膜腫脹、呼吸情況和氧氣含量、血壓下降等。簡單地說,如果沒有反應便不是敏感了。另一方面,對於一些已有多種藥物敏感的人,也可透過以上測試找出他們可以使用的藥物,這對他們很重要。

我們見過不少人手持多張由醫療機構發出的藥物提示書,但都是在比較草率的情況下發出。究竟是否真是該種藥物敏感,可能連發出的人也不清楚。所以,在處理可能的藥物敏感個案時,大家都要小心,而且需要細心跟進。很多時候,簡單一封提示書並不難寫/印出來,但是對病人和親人的影響可以很久很大。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認識藥物敏感,健康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