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
這段日子,一個正正常常的香港人,很難活得從容自在、心平氣和,更遑論放鬆身心,chill一下。不過,點與點連成線,線與線組成面,人容易鑽牛角尖,皆因凡事只凝視一點,困在掘頭巷,便走不出來。或者,我們宏觀地從太空看地球,有助重新思索身處的世界,改變對萬物的看法,《穹蒼下的地球》(Earth from Space)正好讓我們反思生命為何物、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用新視角審視未來。
近期,明珠台連環出現「穹蒼下的乜乜」的片名,很可能是想給人一個系列感覺,但當中未必每一輯都有關連,例如約半年前播映的《穹蒼下的東瀛》是由日本和法國合製,但一連4集的《穹蒼下的地球》,就由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背後團隊人才濟濟。旁述找來英國黑人影星楚伊特艾治奧福(Chiwetel Ejiofor)擔任,他曾3次獲提名金球獎,在《奇異博士》中扮演莫度一角。
「這齣紀錄片從全新視角欣賞地球之美,過往從來沒有類似製作,我們由宏觀到微觀,訴說每個故事。」著名紀錄片導演Barny Revill,代表作之一River Monsters是收視和評價俱佳的節目,今次為BBC操刀,同獲讚賞。「其實地球上每一件事物都是互相連繫的,像蝴蝶效應,當你由太空鳥瞰地表,才會意識到地球的脆弱和渺小。」
借助20人造衞星
《穹蒼下的地球》借助20個不同位置的人造衞星,拍下300多張照片,並利用地面和空中攝影機層層抽離,看四季變幻、生死離別,真正是滄海桑田。「動物改變不了生存環境,面對乾旱,只能等待雨水來臨,但人類大規模破壞雨林,卻由動物承受惡果。」科技進步,人類的一舉一動,在人造衞星之下幾乎「無所遁形」,鏡頭細緻到連花園的汽車都拍得一清二楚,惟Barny Revill坦言挑戰不少:「只有一張漂亮的照片是遠遠不足夠的,我們要把人造衞星的照片,串連成不同的故事,絕不容易。」
這齣紀錄片像唯美的詩境,讓觀眾重新認識我們身處的家園,窺探茫茫眾生,借助「上帝」視角,慢慢梳理地表上每一條紋理。衞星上的鏡頭,穿透雲層,向下俯衝,落在地面數個灰色斑點上,那些是東非肯尼亞的大象。牠們在地球上是龐然大物,在太空看儼如螞蟻般細小。
搵食艱難,也許動物比人類更難,一頭出生3星期的小象體重已經有100公斤,平均每一日喝12公升奶,奈何象媽媽幾日沒有東西吃,奶水嚴重不足,象群看來身處大饑荒絕境。
如果由太空看下去,你會見到方圓百里的深橙色──那就是乾旱。你可能會心寒、心噏、心酸,大象附近不見綠色植物, 甚至乎沒有水的跡象。
肯尼亞今年降雨量比平均值低25%,寸草不生,鳥不生蛋,嚴重乾旱導致大批動物失去生命,象群要保住性命,就要離開野生保護區,屆時將面對偷獵者的威脅。紀錄片是寫實的,在亂世之中,當你一旦在迷霧中倒下,隨時消失風雨中,小象餓到雙腳無力,累癱在地,但象媽不能讓牠停步,不斷向牠潑土,一定、一定、一定要向前走。
天無絕「象」之路,人造衞星圖片顯示東非上空雲海密布,預計6日內會灑下一場豪雨,果然,小象親嘗出生後首場及時雨,終與象群一起返回保護區,幸免於難。此時,衞星圖像上的橙色,逐漸被深綠色覆蓋,蒼天有情,總算打救了瀕死的象群。
人類重塑地球面貌
由東非轉移到白皚皚的南極,一大片咖啡色,原來是過萬隻企鵝的糞便。企鵝不懂「製」亂,但一定會製便,人類利用大便的數量,藉此推算企鵝的數字。2017年衞星圖像拍到的南極有一條450米寬、200公里長的裂縫,最後一塊巨大的冰川,全面瓦解,面積相當於大倫敦區的4倍,也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脫落冰川。以現時不斷惡化的情況來看,南極冰面正逐年減少,約20%帝皇企鵝將於下世紀消失。
人類正在大規模重塑地球面貌,變化之快已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但也有窩心的故事。在印度,一群野生長尾鸚鵡被迅速擴張的城市化影響生存環境,一個「逆流大叔」毅然在15年前開始,在自家的天台上向鸚鵡提供食物,每朝5點,風雨不改,不見不散,每年花費相當於人工的一半。15年過去,他從未忘記一餐飯,實在令人動容。
今時今日,很多人認為蝴蝶效應只是理論,《穹蒼下的地球》終於把整個演變過程記錄下來。在佛德角群島附近的海域,有漁民在捕魚,此時雨雲正在逼近,安全起見,他們要盡快收網上岸。人造衞星具有天氣預報的功能,並預示一場大風暴將會來臨,因海域水溫已上升到攝氏26度的臨界值,圖像黃色部分表示海水急速蒸發,水蒸氣從陽光吸收熱量,再釋放到空氣中。
別輕視風淅淅、雨纖纖,佛德角的氣候變化,不久將為美國南部帶來一場颶風。雲團漸成風暴,隨地球自轉而旋轉,當風暴發展成巨大的空氣漩渦,颶風自然形成,並會抵達水溫更高的墨西哥灣,強度不斷升級再進化,結果會為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的破壞,滿目瘡痍。
總結而言,整齣紀錄片留低了無數令人難忘的片段,比方說,馬達加斯加大量林木被砍伐,給予人類耕種,綠色已被黃色取代,30年來多達80%原始森林失去蹤影;東南亞島國印尼面對同樣的問題,估計20年內黑猩猩將眼巴巴目睹80%家園被「強拆」,投訴無門。
在歐洲,發達國家德國的一座礦井,每年開採3000萬噸煤,同時留下了大量如山高的垃圾;去到美國亞利桑那沙漠的「飛機墓園」,數之不盡的舊飛機隨處散落,等待清理;中東科威特,數百萬被遺棄的二手輪胎,形成一座可怕的「輪胎山」。
可想而知,自然災害往往不夠人禍影響深遠,上述所說只是一些肉眼可見的遺害,難怪科學家早已說過,將來就算人類滅亡,兇手也不是外星人,或隕石撞地球,而是我們走上一條自毀之路。地球會變得更好抑或更壞?一切取決於你、你和你。
圖片提供:明珠台
《穹蒼下的地球》
播映頻道:明珠台
播映時間:晚上9時35分
播映日期:11月21日起(逢周四)
撰文 : 潘天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抗爭潮中的《天鵝湖》 |
上一篇: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