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我的三年藝術課程開始了兩個月,我終於看到藝術跟新聞第一個分別,希望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
做創作,不論是畫畫還是做ceramics,我們都一定要交一份development。
一開始,老師並沒有解釋什麼是development,同學又沒問,大家都好似好明白要求,除了我。
我一直搞不清楚什麼是development。畫畫就畫畫,為什麼要交paper?這份paper到底要寫什麼內容?
直到介紹大陸當代藝術家劉小東的作品,我才明白什麼是development。
Development,其實就是你的創作過程,譬如說你是看了什麼引發這個構思?中間你做了什麼研究?這幅畫,你決定放大什麼?隱藏什麼?這個決定是基於什麼原因……等等。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他的畫都是跟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有關,譬如三峽工程期間,他就畫了一張巨畫透視很多民眾因為這個工程而要離開家園。
但藝術世界所謂的「現實主義」跟我一向在新聞訓練中理解的「現實」其實是好大的分別。
新聞,是看到什麼就報什麼。是第一手, 不改動,不加鹽不加醋,是甜就是甜,是苦就是苦。
但藝術不一樣。
所謂的「現實主義」都不是絕對的寫實,而是做了好多手腳,絕對不是你看見什麼就畫什麼。
藝術家會把看到的,加加減減,這些加加減減包括人物、燈光、環境。簡單來說,說寫實,其實當中虛構的更多。
就說劉小東,他每次畫畫都好大陣仗,搭好台,有了攝製隊才開始。做過電視台都明白,攝製隊出動即是scripted,安排好了場景,拍完一幕再一幕。
因此藝術創作需要看development,就是這件製成品到底是如何出來的?
過去我畫畫是用新聞的思維去畫,看見一個人物,一個風景,我會先拍一張照,然後回畫室,如實地畫。我畫畫,似拍金庸小說,只減不加,甚少rearranged,所以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看development?現在終於明白了。
老師很鼓勵我們找參考圖片跟着畫,譬如說人像。
老師認為畫畫不太可能是憑空想像的, 看參考圖是沒問題,只是在development中間交代就成。
於是我又想起張詩晨。
張詩晨的爸爸,即是我細佬,老是投訴張詩晨畫畫一定要有參考圖才成。「沒參考圖你就不會畫,即是你根本不成!」
原來不成的不是張詩晨,而是我細佬。
這篇文,我應該發一份給他。不懂就不要聲大夾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