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16日

陳凱茵 教育講論

從體育校隊退隊潮說起……

每年1、2月,不少學校都舉行家長日,邀請家長到校領取上學期考試成績表,並與家長傾談子女的學業和成長。每逢這個時候,帶領課外活動的老師,特別是球類運動校隊的領隊老師,最經常面對的問題,就是家長或學生要求「退隊」,因為要「以學業為重」,不能讓課外活動「影響」學業。一直以來,我們都強調學業要與活動平衡,但這個所謂「平衡」,卻通常以學業為先,一旦學業成績退步了,無論家長、學生,甚至老師都會勸喻學生暫時放下課外活動,專注學業。但是,這樣是否就能令學生好好成長呢?他們要學習的,是放棄活動,抑或是學習如何管理時間?

筆者於一年多前,在本欄曾提及近年serious leisure這新興的概念,翻譯成中文,可以是「深度休閒」、「認真休閒」、「專注興趣」,甚至廣東話的「堅趣」。意思就是重視「興趣」,不但專注和認真地「玩」,也會「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當時舉了足球、唱歌、攝影、義工服務等例子,藉以提出隨着社會的進步和多元發展,我們有更佳條件,讓年輕人按着興趣發展,讓「興趣」與「工作」結連在一起。

體育趨專業發展

這次再透過運動,作詳細一點的探討。社會原是變化多端,工作及專業發展亦然。香港人口日漸老化,加上市民逐漸重視身體健康,令原本只是「玩玩吓」的運動,變得愈來愈專業。事實上,近年中學的體育教育課程,已經有不少改革,跟我們讀書時代的體育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參考由課程發展議會於2017年編訂的《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現在的體育課程,包括六大學習範疇的學習內容:1.體育技能;2.健康及體適能;3.運動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4.安全知識及實踐;5.活動知識;6.審美能力。

這六大學習範疇的內容,是由學科知識及技能、共通能力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三個部分組成,換句話說,體育堂不再只是「打吓波、輕鬆吓」這麼簡單。就以筆者的學校為例,近年體育科老師積極推動「體適能運動」,本學年參加了「奧夢成真」計劃旗下的「奧翔」計劃,建立中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再把興趣轉化成專項運動訓練,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及才能,並透過體適能運動測試及專項運動訓練培養恒常運動習慣。什麼是體適能測試呢?包括平板支撐、閉目單腳站立、立定跳遠、T形敏捷跑、1分鐘蹲撐立、手握力、9分鐘耐力跑、俯臥撐、1分鐘仰臥起坐及坐地前伸。以上每一項都有理論和知識基礎,鼓勵學生在家亦能自我訓練,養成恒常的運動習慣。

時間管理出問題

說回「退隊」的問題,或者我們要思考的,並非「讀書」與「運動」的拉扯,而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否則,即使不再參加球隊練習,學生是否將所有時間投入在溫習和讀書?眾所周知,缺乏體能活動及不活躍的生活模式已被世界衞生組織視為全球的公共衞生問題,嚴重影響學生健康。所以,需要關注的不是運動「浪費時間」,而是學生如何善用課餘的時間。我們都經歷過公開考試的洗禮,都知道一個人的專注力有限,讀書和溫習的效率亦會因精神狀態欠佳而下滑。每天做一至兩小時運動,並不為過。再者,球隊練習並不只鍛煉球技,還有體能訓練、比賽策略、防止受傷的知識、與人合作的技巧和態度,加上正式比賽時沉着應戰的心理質素、面對獲勝和落敗的經歷,加強了抗逆力。這些能力和態度,不但在運動場上用得着,更是學生在學業、應試及日後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最佳訓練。

如果從升學或就業方面來看,各大專院校提供與體育或運動相關的學科亦甚多。學士課程就有香港中文大學「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香港教育大學「體育教育」、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香港公開大學「運動及康樂管理」及「運動及電競運動管理」、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運動及康樂管理」、港專學院「運動管理及訓練」等。而副學位(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相關的課程更多,包括「運動及康樂學」、「康樂及休閒事務管理」、「體適能、教練及運動管理」、「運動教練學及運動表現」、「運動行政學」、「運動教練學」等。

筆者自中學開始熱愛排球,雖然球技未及校隊的要求,但在中學生涯仍是每逢小息、午膳及放學後都在球場度過,回家後卻未敢對學業鬆懈。成為老師二十多年,最希望學生有動力、學習堅持、培養堅毅的性格,這樣才能終身受用。現今社會,運動已不再是「閒暇」,鍛煉體魄、強身健體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或者家長們可以評估一下,縱然沒有參與球隊的練習,子女是否就能專注溫習,而不是花多了時間在電子產品上?即使能全情投入學業,一個只懂讀書的少年人,卻缺乏與人合作的機會,整天無精打采,動輒便因病請假,將來的發展又會如何呢?

因此,筆者經常鼓勵家長,今時今日,寧願子女喜歡「打波」,總比整天「打機」好。對於喜歡運動的學生,日後在升學或工作上的發展也有很多選擇呢!

撰文:陳凱茵_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幹事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生樂園」,每篇文章約為7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