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
很多人不知道痛風與糖尿病非常「親密」。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全港現約有70萬名患者,當中約95%人為二型糖尿病。普遍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有研究顯示,約30%二型糖尿病人有尿酸高問題及10%人有痛風,而有四成多肥胖人士會出現尿酸高。
改善生活習慣
痛風其實是指尿酸濃度過高,並於關節變成結晶體引致關節發炎。尿酸本是細胞新陳代謝中的產物,一般會經由小便排出,但如果「源頭」多了或排出減少,尿酸就會積聚,造成痛風。原來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胰島素抗阻並令胰島素水平升高時,就會減少排出尿酸;同時肥胖細胞會增加製造尿酸,令更多尿酸積聚體內。
尿酸高不一定會導致痛風,但會影響血管,有機會令心腦血管問題惡化,若同時患上糖尿病或令患病風險倍增。痛風發作時,患者的關節會突然出現劇痛及紅腫。由於尿酸晶體的溶解度會受體溫影響,所以會先沉積於體溫較低的遠端關節,例如手指及蹠指關節,其次是手肘及膝部。若患者的尿酸水平極高就會持續發炎,更有些人的關節會出現尿酸石,甚至造成關節變形。
防止痛風就要先改善生活習慣並降低尿酸水平,包括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以控制體重,亦應避免進食會增加尿酸的食物包括內臟及海產,尤其是蝦蟹及甲殼類,也不應飲酒及汽水。
若尿酸水平控制不理想甚至出現痛風,患者或需考慮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急性發作,可選擇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秋水仙鹼,待關節消腫後就可停藥;對於一年痛多於兩次或已有痛風石或腎臟開始受到影響的患者,就要使用長期藥物以降低尿酸水平,例如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若痛風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及肥胖,可選用新一代糖尿病藥物如SGLT2抑制劑,此藥可降低血糖、體重、血壓及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亦有助排出尿酸。
曾有一名30歲的痛風患者,其體重約150多公斤並患有糖尿病。他求診時,尿酸水平非常高但未有痛風發作,而糖化血紅素則達10%。醫生為他處方新一代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及DPP-4抑制劑,他亦積極做運動減肥。2個月後,其體重由150公斤減至142公斤,糖化血紅素降至6%,尿酸水平亦明顯下降。
作者為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