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
對醫生而言,病患者臉部能提供健康狀況的資訊;臉部有五官,有密布的神經,有多條肌肉,有許多疾病俱可造成臉部表情、動作、膚色等發生變化,醫生在病人臉上看到這些變化,即可判斷病人的身體問題,甚至畫中人物臉部呈現的病患也逃不過醫生法眼。
對神經科醫生而言,觀察臉部的重點包括神經功能及肌肉狀況,例如若眨眼的次數太少,表情僵硬,臉部兩邊的動作不平均而造成嘴歪臉斜,可能是神經麻痹。
文藝復興時期的荷蘭畫家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de Oude)1564年畫過一幅《賢士朝聖圖》(Adoration of the Kings),現存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勃魯蓋爾作畫時乃歐洲基督教的全盛時期,《賢士朝聖圖》為流行的宗教畫題材,不少畫家俱有相同的主題;比方說,除了勃魯蓋爾,另一名荷蘭畫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也畫過同樣主題的畫。《賢士朝聖圖》的故事傳說是,耶穌在伯利恒誕生時,驚動遙遠東方的三位賢者,他們夜觀星象,發現此地有新星上升,因而不惜長途跋涉來到伯利恒,從而找到聖嬰耶穌,向他致敬,並向聖母獻上黃金、乳香及沒藥三件寶物祝賀。
賢者患肌強直症
在勃魯蓋爾的畫上,左側跪着、向聖母與聖嬰獻上一金壺乳香的那位紅衣賢者臉部有一些特徵,首先他的前額頭髮稀少,近乎禿頭;其次眼皮下垂,像睜不開;還有他的兩邊臉部肌肉無力下垂,呈現一種表情呆滯的模樣;從醫學角度看,畫中賢者患有罕見的遺傳神經疾病,稱為「肌強直症」(Myotonic Disorders)。
「肌強直症」是一種因肌強直營養不良蛋白質磷酸根轉移酵素(Myotonic Dystrophy Protein Kinase)或細胞核酸結合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9)基因突變的遺傳性疾病,是成年人肌強直症最普通形式,疾病的特性為漸進式肌肉乏力,具有「肌肉強直」與「無力萎縮」兩種表現。「肌肉強直」指肌肉收縮後不易自然放鬆的現象,比如說當患者放開手時,覺得無法打開。這個病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最常發生於20至30歲之間。
患者最大的困擾來自肌肉的無力萎縮。患者的肌肉無力萎縮,除了經常發生在四肢之外,亦經常發生在臉部,如眼皮下垂、臉部軟垂、面無表情、太陽穴處內凹等特點,就像《賢士朝聖圖》所繪的賢者臉部特徵一樣;有些患者因咀嚼肌無力而呈現嘴巴半開。此病特殊之處在於臨床表現的肌肉問題,可能涉及許多其他系統的症狀,例如內分泌等。
500年前,勃魯蓋爾在繪畫此幅畫時,顯然使用真人模特兒,或憑平常觀察周遭真人長相特徵,賢士模特兒患有此症,畫家大概連做夢也沒有想到,畫中配角(賢者)在幾百年後變成神經科醫生心目中的主角。
勃魯蓋爾生於1525年,乃阿爾斯特(Pieter Coecke van Aelst)的徒弟,他1551年成為安特衞普的藝術家,1553年與阿爾斯特的女兒梅克(Mayke)結婚,移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559年在安特衞普完成畫作《尼德蘭箴言》(Nederlandse Spreekwoorden);婚後育有兩子:長子小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及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hel the Elder),後來皆成為畫家。
農村生活為題材
勃魯蓋爾擅長描寫鄉間的鄉民生活,相較於當時風行的意大利畫派,他以簡明的手法創作,影響他最深刻的是荷蘭畫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勃魯蓋爾的暱稱是「農民的勃魯蓋爾」,以便區別勃魯蓋爾家族的其他成員。當各種文章中單獨出現「勃魯蓋爾」而未指明勃魯蓋爾家族哪位成員時,一般都是指向他。
勃魯蓋爾1569年長眠於布魯塞爾小堂教堂,其大部分畫作已然遺失,目前有45件作品證實為其遺作,15幅收藏於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他一生以農村生活作為藝術創作題材,人們稱他為「農民的勃魯蓋爾」。
他善於思考,天生幽默,喜愛誇張的藝術造型,因此人們又贈他一個外號叫「滑稽的勃魯蓋爾」;他是十六世紀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的畫家,是尼德蘭藝術(Netherlands Art)奠基者、有「油畫之父」之稱的揚凡愛克(Jan Van Eyck)後,荷蘭畫派的最後巨匠。他也是歐洲美術史上第一位「農民畫家」。
相片:網上圖片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隱喻時代與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