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美國前總統布殊於2018年12月5日的國葬中,加拿大前總理穆朗尼(Brian Mulroney)是發表悼詞的唯一外國人,他說了這些:
為表彰布殊的年輕有為及以身報國,穆朗尼以自己的卑微來襯托;20歲那年,我在魁省北部做工,儲錢進法學院,晚上還回家吃媽媽做的飯。布殊總統的20 歲,正要出發上戰場,為他的國家而戰。
蘇聯與東歐共產國家的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事件,多國從極權專制中得以釋放,世界秩序回歸常態,之前之後,布殊做了8年列根的副總統,列根所願做成的事,當然得助布殊不少,蘇聯解體在布殊當總統(1989-1993)的第三年(1991/12/25)發生了。
柏林圍牆倒塌(1989/11/9),次年,東西德統一,意義非常重大,除了(東)德國不再有外國軍隊駐進在西方民主國家外,東德重返西方,歐洲再度團結,這極具歷史意義,德國前總理戈爾(Helmut Kohl)在講話中特別提到布殊總統對德國統一作的巨大貢獻。
布殊在1994年促成美、加、墨三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讓世界三個資源豐富的大國的貿易得以頻繁及自由往還,對三方、對世界都有貢獻。(特朗普改成USMCA)
2001年9月,穆朗尼夫婦與布殊夫婦在緬因州共度周末,二人深夜長談,穆朗尼在記事簿記上當時的感受:離開政壇的布殊,鬆容平和,兩個兒子從政之路又順利,如此生活令人羨慕……
穆朗尼沒忘記有趣的事:二人首次同場開國際會議,穆朗尼發言時,看到布殊在下面做筆記,只覺不敢當;每個人的發言時間有限制,輪到冰島總理發言,他講個沒完,要主持人說:「咖啡時間到了。」小息時,布殊對穆朗尼說:「國家愈小,發言愈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