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7日

王澤塘醫生 杏林手記

從「病歷百子櫃」到電子病歷 見證醫療紀錄演變

2018年對筆者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從醫學院畢業不經不覺已20個年頭。頭15年一直服務於公營醫療部門,5年前才轉到私立機構繼續從事基層醫療的工作。最近所屬部門率先推行「醫療紀錄無紙化」,診症後醫生輸入紀錄及用指紋作電子簽署便可將資料儲存到伺服器及傳送到藥劑部配藥,毋須再消耗大量紙張及油墨列印病歷,這對於環境保育可說是一大喜訊。筆者是資訊科技的門外漢,但深明沒有資訊科技的支援,這變革是不可能發生的。就讓筆者以醫護前線工作者、以第一身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公私營機構在醫療紀錄方面的變遷。

記得孩童時到過的私家醫生診所,必然有一座座類似「百子櫃」的木製文件櫃。當時很驚嘆護士為何能熟練地從「百子櫃」搜尋比A5紙張還小的病歷卡。可能完全看不懂病歷卡上手寫的文字或符號的關係,令我覺得醫生叔叔是非常超然及令人望而生畏的。原來這是個美麗的誤會,自己當了醫生,才知道醫生手寫的字體出名是「鬼畫符」,有時連當事人也未能辨認。對一個關乎人命的專業,準確無誤的病歷尤其重要,如字體潦草令其他醫護人員錯誤解讀藥物的名稱或劑量,必然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引發致命的醫療事故!安全性是實體病歷的另一問題,例如部分或所有病歷有可能遺失或在火災中毁滅。

畢業後在醫院管理局工作初期,當局已逐步推行「病歷電腦化」。所謂電腦化,只是用鍵盤替代手寫,把病歷輸入桌上電腦,解決因為個人字體不清所衍生的問題。部分不善於打字的醫生,只能運用「一指神功」,吃力地把英文字母一個一個輸入,又要應付本來已繁重的臨床工作,當中苦況不言而喻。電腦化初期因為系統速度較緩慢及不穩定,不時會發生「死機」,甚至電腦系統暫時癱瘓,大大影響診症、處方藥物等醫療程序,情況有如港鐵大規模車務故障般,對醫護人員及病人造成的困擾相信廣大市民必有共鳴。

安全環保便利

病歷電腦化雖日漸普及,但大部分醫療機構仍用紙張列印病歷,醫生簽名後再把病歷放入有關病人的文件夾。文件夾的厚薄,多與病人病史的長短及複雜程度成正比。公營機構病人人數不斷增加,病情愈見複雜。以前見門診文員同事要出盡法寶,把愈來愈多、愈來愈厚重的文件夾擠進巨型金屬櫃,又要快速從茫茫文件海中打撈當天要用的病歷,把「收穫」用手推車送到醫生手上,過程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在土地問題嚴重的香港,找地方儲存大量文件絕對是一項艱巨任務。隨着生物辨識技術(Biometric)的發展(例如用指紋、樣貌、聲音等),醫生終可利用電子方式簽署病歷,實現病歷無紙化。筆者上述的診所奇觀亦有望成為大家的集體回憶。

病歷紀錄是非常重要的資料,例如藥物過敏、疫苗注射、慢性疾病、手術及長期服用藥物的詳情。香港隨着人口老化,慢性及複雜病症愈趨普遍,一個病人可能同時看數個醫生,同時在公營及私營醫療機構就醫。以往公私兩者的病歷是完全隔絕的。以前當見習醫生的其中一個任務是打電話或以傳真機聯絡私家診所,查詢病人的病歷。還記得一位老伯因頭痛、全身乏力住院,檢查後發現血中鈉質過低。致電私家醫生後方知老伯服用利尿藥引致電解質失衡。另一方面私家醫生亦難以了解病人在公營醫療的資料,病人因此有可能要多花費進行重複、有風險的檢查或治療,構成資源浪費及醫療風險。

為解決公私營醫療紀錄互不相通的問題,政府近年大力推動「電子醫療紀錄互通系統」,為公私營醫護提供平台,在取得病人授權後取閱其他醫護提供者儲存的電子病歷。醫院管理局轄下機構的主要紀錄會被上載以供查閱,但現時只有少數私營機構上載部分檢查結果到平台。

公私病歷互通

作為過來人,我明白在公營機構工作時間緊迫,醫生難對病人詳盡解釋複雜的病情。感恩現在工作的環境有較充裕的時間,利用這平台與病人甚至家屬一起查閱他們的病歷,向他們耐心講解檢查結果及治療方案。病人多了解自身病情有助減少由不確定性引致的憂慮。當要診治有多種長期病患的長者,我會更善用這平台小心研究病歷,以便設計適切的治療方案及避免藥物的副作用。

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除了醫護服務的提供者,在不久的將來病人應可以直接管理自身的病歷。病人可透過個人電腦或流動裝置登入個人賬戶,瀏覽自己的病歷,上載智能手帶所記錄的健康數據(例如心跳、血壓、運動數據等),甚至有權更正病歷資料。例如早前日本爆發麻疹疫情,如果大家擁有齊全的電子疫苗接種紀錄,便知道是否需要接種麻疹疫苗,避免不必要的擔憂。

我們要善用資訊科技,但切忌讓電腦屏幕阻隔醫生與病人的溝通,不要只顧低頭做鍵盤醫生。經2003年沙士一役,香港醫生診症時大多全天候戴着口罩,臉部幾乎只露出一雙眼睛。 雙方真摯的眼神接觸傳達關懷、建立互信的醫生病人關係,才會增加病人配合治療的信心及動力。

撰文:王澤塘醫生_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