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28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筷子如手指

「起筷吃飯」的短片其中一句「今天我們首先要向大家展示,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我們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薄餅。」有些不以為然的香港網民解讀,這不過顯示以中西合璧的概念,利用中國餐具吃西餐。然而,假如女模不是全程表現儍呼呼及無從入手的狀態,就不會構成歧視了。

梁實秋在隨筆著作《就只知道吃》形容「筷子是我們的一大發明,原始人吃東西用手抓,而兩根筷子等於手指的伸展,運用起來靈活無比,能夾、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剝,凡是手指能做的動作,筷子都能。」(撮寫)

筷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沒有刀叉那麼鋒利,如日本人喝麵豉湯時,用筷子攪拌不傷碗子;煮餸炒菜,使用筷子來拌勻,也不會傷害鐵鑊,更不會製造恐怖的利器摩擦聲。

筷子的製造也較簡單,事實上兩條樹枝已可形成一對筷子。中菜要用刀處理的部分,已在廚房處理完畢。這樣煮食的時間更快速,更省燃料。但相對於刀叉,它有一個難以匹敵的弱勢,是它必須略加點力才能夾起東西,而叉就不太需要用力了。

筷子超越匙羹

筷子由什麼人發明,除了傳說,已無考古證據。它大約有數千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並已成為亞洲國家的主要餐具。美國學者Q. Edward Wang在著作Chopsticks(2015年)指出,在古代中國,匙羹才是主要餐具,人們用它來吃穀物類糧食。筷子的主要用途,則是吃非穀物類糧食。

筷子後來急起直追,取代匙羹成為主要餐具,據說是因為漢朝時期的麵、餃子、漢餅等食物興起。書內亦指出,漢朝的古墓壁畫顯示其時有刀叉等工具,但大致用來煮食,而非餐具。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