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
藝術家張逸斌(Gordon Cheung)的父母均生於香港,後來移民倫敦。張逸斌在倫敦出生成長,也經歷了1997年香港從英國統治回歸中國的歷史時刻,因此擁有中英兩地文化背景。
《游魚》中的花於虛幻明亮的燈光下盛放,厚厚的顏料半立體地從畫布伸延出來。這系列靜物花卉繪畫以370多年前的荷蘭黃金時代靜物繪畫為靈感,當年的「鬱金香狂熱」成為世界首宗經濟泡沫事件。張逸斌的作品影射了荷蘭盲目追求權力和財富,忽略了背後侵略、勞役和軍事貿易路線等黑暗面。
花瓶下的抽象形狀實為南中國海島嶼的外形,由沙和顏料組成,暗示了填海、屬地主義和文明發展等概念。花瓶和花朵坐落於風吹便散的沙島上,是想提醒世人權力和佔領都是曇花一現。藝術家這種虛實交錯的靜物花卉繪畫既表達「家」安逸、熟悉、舒適的感覺,也喚起了隨着歷史、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變遷,以及「家」所帶來的矛盾和無力感。
張逸斌香港首個個展「家」,本月16日至2019年1月11日在錦藝舫舉行。
張逸斌《游魚》
《金融時報》剪報,混合媒介,布本
2018年作
150cm×112.5cm
圖片提供:錦藝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巨幅油畫—─時代之歌 |
上一篇: | 地球在看什麼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