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有云:電影從來都是男性為主的媒介,電視劇則以女性為主。至今女性面對的問題和困惑,多與家人子女有關。
不再百忍成金
記得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黑白粵語電影,不乏家庭倫理片,大多講婆媳不和,通常是家婆欺負媳婦。余麗珍、白燕、南紅等飾演的可憐媳婦,通常不敢反抗,受冤屈、誤會甚至打罵,只會處處忍讓,逆來順受,結局是百忍成金,感動了家婆,守得雲開見月明。傳統儒家主張,解決家庭糾紛的最佳方法是忍讓。孔子讚揚「舜小杖則受」,給父母打,如是「小打」,忍之受之,而不是反抗。不過,孔子亦補充:「大杖則走」。走也不是反抗,走是為了不陷父母於不義,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以免父母因虐兒而身陷囹圄也!
時代不同了。儒家那套「孝感動天」,靠忍讓解決家人紛爭的方式,今天的女性不會接受矣!《延禧攻略》中女主角曾大大聲的宣稱:「我,魏瓔珞,天生脾氣暴,不好惹。」這正是觀眾認同瓔珞、迷上《延禧攻略》的關鍵。瓔珞是「英雄」,不僅因為她漂亮而高智、倔強而懂得保護自己,且善於打擊對手。瓔珞反映了新時代女性追求的理想性格。可惜,若干內地遊客只有她的「脾氣暴,不好惹」性格,卻不問是非對錯,不理三七廿一,入境而不問禁,淪為驕橫粗暴。
由此看出,無論是歷史劇、武俠劇、「宮鬥劇」乃至穿越劇,所有古裝劇都是「時代錯置」(Anachronism)劇:古代其外,現代其中,絕不可能「忠於」歷史。將背景設定在古代,不過是「方便說法」而已。若然設置在今時今日,一來:未必可通過評審。二來,觀眾有切膚之痛,便稱不上是娛樂矣!編導未必有心以古喻今,而是讓觀眾隔一個距離,感受到自身的處境。若非掛古代的羊頭,賣現代的狗肉,收視率怎會高企呢?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電影消失 |
上一篇: | 中國人何以愛看宮鬥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