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
世界盃剛剛完結,早前球迷除了追看賽事直播,不少人亦會忽然技癢相約好友切磋球技,但足球屬於碰撞性運動,有很多轉身、跳起及加速等急促動作,容易因失去平衡,導致「拗柴」甚至前十字韌帶斷裂。
運動創傷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包括扭傷、內外側副韌帶撕裂、膝部前十字韌帶受傷及肌肉勞損等。慢性則有軟骨退化、骨裂及肌腱慢性發炎。如不好好處理,運動以至日常生活也會感到痛楚,或像劉翔般因肌腱鈣化而引起撕裂;也可能因過分操練引致疲勞性脛骨骨折。
一旦痛楚持續出現,應盡快求醫。X光、磁力共振有助及早準確診斷病情,以免延誤醫治令傷勢惡化。輕微扭傷或勞損可按情況以藥物,如消炎止痛藥來緩減急性炎症和止痛,並給予足夠休息。近來亦有新興的治療方法,包括藉自體血小板成分血漿(PRP)回輸注射來加快修復。若膝部前十字韌帶斷裂,有機會要以手術修補。藥物和手術治療外,物理治療對復康也同樣重要,如缺乏這方面的輔助,便難以回復身體的力勁和靈敏度。
預防當然勝於治療,中年人如果很久未有踢足球或做劇烈運動,落場前可找醫生為自己作專業評估,檢查肌肉、關節、心臟功能及血壓等各方面是否合適。運動前要有充分熱身,並慢慢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最重要是量力而為。
選擇足球保護裝備也十分重要,如人造草場和真草場應選用專屬釘鞋,可減少十字韌帶受傷機會。選用足球也要小心衡量,部分真皮足球濕水後重量大增,增加受傷風險。事前熱身、多加鍛煉反應及踢球姿勢十分重要,讀者可參考美國的前十字韌帶預防受傷訓練(The Santa Monica ACL Prevention Project),這是專為女足球員設計,由熱身、伸展到體能訓練,減少球員在轉身、跳起、落地時前十字韌帶受傷機會。完場後也應做緩和運動放鬆肌肉筋腱。一旦受傷,應立即停下來冷敷並及早求醫。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