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6日

黃家星醫生 百科齊放

糖尿藥或能減慢腦退化

提起柏金遜症,不少人都會將它與癡呆症混淆。雖然兩者同屬腦部神經退化,但由於發病位置不同,前者主要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後者則影響認知能力。

根據統計,香港60歲以上人士當中,每100人就有1人患柏金遜症。除了年齡因素,腦部曾受撞擊、感染腦炎及遺傳等因素均會增加患病機會。此病的成因是腦部深層組織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引致運動功能障礙。早期症狀包括動作遲緩、手震及肌肉僵硬。到了中後期,患者更會逐漸失去活動能力,起居飲食都需要別人照顧。非運動症狀包括影響情緒、睡眠障礙、低血壓、頭暈和便秘等,亦有大約一成個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特別是路易氏體病變。

或具修復神經作用

雖然柏金遜症至今暫時仍未有根治的方法,但隨着醫學進步,很多發病超過10至20年的病人仍可維持正常生活。一旦發現有手震、動作遲緩、便秘、睡眠障礙或嗅覺退化等早期症狀便要及早求醫。

傳統上,治療柏金遜症主要是治標,如透過口服藥左旋多巴、多巴胺激動劑及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等直接補充多巴胺;或以手術方式「深層腦部刺激術」改善病徵,配合運動治療,減低病情惡化速度。

不過,近年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新型糖尿藥或有助減慢腦退化。原因是柏金遜症和糖尿病均屬於慢性炎症,並與細胞內腺粒體的新陳代謝有關。研究又證實,胰島素過低會增加多巴胺衰退。根據去年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降糖藥GLP-1受體刺激劑(仿腸降糖素)經動物測試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有助保護腦退化。至於另一個有62位病人參與、跟進超過1年的研究,發現連續48星期注射GLP-1的柏金遜症患者,在停藥12周後,手震、肌肉僵硬和動作遲緩等徵狀仍持續得到改善,顯示這類能增加胰島素敏感度的藥物可能具有神經保護或修復作用,即不單治標更可能治本。

研究結果對柏金遜症治療可謂重大突破,目前相關研究只屬初步,有待進一步證實。隨着藥物不斷發展,無論是運動功能障礙、情緒病或睡眠障礙等均可透過藥物改善,最重要是不要放棄,勤做運動和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對抗柏金遜症。

作者為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名譽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