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
近日天氣潮濕,人的感覺並不舒爽,就連皮膚也觸手感覺「黐立立」,很多人以為這樣的天氣對於皮膚來說,是不用注重保濕的,而且也不用像冬天時一樣,刻意去塗敷一些能為皮膚補濕的護膚品,這個觀念當然不對,因為這時候外界的濕,是入於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甚至生病的濕邪。另外,筆者有些對中醫學不是太理解的女病人,也誤以為醫師說她體內很濕,就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水分」去滋養皮膚了,所以洗臉後,什麼也不搽,因為她的身體已經「夠濕了」。
相信對中醫知識稍為了解的人,也會明白中醫所說的濕,多帶有負面意思的,有些中醫會說濕氣,但筆者不太喜歡這樣叫,氣在中醫來說多屬正面的,如宗氣、正氣、腎氣、肺氣等,濕是六邪,也稱六淫之一,是一種存在於自然界中的清氣,但侵襲人體時,就是令人生病或影響健康的病邪,筆者更喜歡稱之為濕邪。
常見問題
天氣太乾燥固然會令皮膚差,但天氣太潮濕也會令皮膚出現很多問題,最近就有很多皮膚過敏、濕疹、玫瑰痤瘡患者,因為天氣不穩定或轉變等原因,導致復發或惡化而求診,而大部分病況易在春夏欠佳的患者,其體質都是偏濕或不耐潮濕的,所以每到春天,皮膚又依舊。較常見的問題是,皮膚的水油平衡機制失調,皮膚變得很油膩,皮膚分泌突然會太旺盛,這些過多的皮脂結合了彩妝、空氣中的塵埃,很容易就形成堵塞毛孔的髒物,假若不及時徹底清潔,積累下來,就是造成粉刺、暗瘡、感染等的根源。
另一方面,有些皮膚平素就很易過敏的人,在春日、夏初這樣濕而偏熱的狀況下,皮膚很容易又紅又癢,或者很易受外界的刺激而出現紅腫等,當人處於這種情況時,身體會為了保護機體而在局部製造多些角質層,意圖去「保護」受影響之處,因此,過敏皮膚範圍內的角質層是會較健康時厚的,當這些過厚的角質層代謝時,皮膚就會明顯多了「死皮」出現,有些人以為是皮膚缺水、不夠滋潤所致,又拚命去敷補濕面膜、塗抹很滋潤或油份很重的潤膚膏,這樣又加重了皮膚的負擔,令病情更不受控制。
既濕但乾的皮膚狀況,是可以改善的,但要從根本着手,即是加強身體的「抗濕」能力,最直接的做法是健脾養膚,脾乃人出生就配置了的「抽濕機」,它懂得為身體運化水濕,又能將多餘的「濕」袪除,所以脾的健康,就是身體是否濕的關鍵,以下介紹的健脾養膚食療,最適合用來對抗近來的不穩定天氣。
作者為註冊中醫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