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7日

潘天惠 訪談錄

藝穗會創辦人謝俊興 不想像特許經營般營運藝術

今年是藝穗會誕生35周年,應邀受訪的創辦人謝俊興(Benny),架起眼鏡,儒雅溫文,一派詩人氣質。

「我們不想重複自己,不想像特許經營般營運,每個項目都會加入創新元素,這是違反商業原則的做法,但這就是藝穗會。」可能這是人們喜歡藝穗會的原因。你未必認識謝俊興,但只要是喜歡藝術的香港人,生命軌跡一定與他交疊過,踏足過他創辦的藝穗會。

「35年前,藝術圈子只有一小撮人參與,但物換星移,35年後,接觸藝術的人多了,藝穗會的核心價值一如既往,打造一個開放平台,不設門檻,讓藝術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建設一個園地給喜愛藝術的受眾和藝術家。」新加坡出生的謝俊興,先後於香港、巴黎及新魯汶(比利時)讀書,年過花甲,但是內心依然有火,希望「寶貝仔」茁壯成長,愈大愈強。

位於下亞厘畢道的藝穗會,1892年建成時,本為牛奶公司中央倉庫,日佔時期曾被日軍掠奪成空,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依然是牛奶公司大本營。1983年,兩個人膽粗粗進駐現址,一個是今日的總監謝俊興,一個是當年的義工,即今日的行政主管劉錦綾,經他過多次大改造,終在2006年升格為一級歷史建築。

官員建議搬去天橋底

兩年前,藝穗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啟動第十三次翻新工程,而在「賽馬會文化保育計劃」之下,更舉行「 藝穗會的故事」展覽(即日至4月30日),讓大家溫故知新,回味一次香港舊史,甚至緬懷那些年的動人時光。

「社會問題未必可以社會解決,但個人選擇可以不一樣,搞藝術需要空間,也給大家思考的空間。」他眼中的藝術絕對不是堅離地,藝穗會追求的核心價值也同社會密不可分。「35年來,我們最大的資產在這個地方上,有機會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士合作,創作經驗千金難買,說到尾,生活態度都是藝術。」

今次展覽分為3個部分,「裏與外」展出多年來藝穗會的瑣碎舊物,如辦公室鑰匙、用作收錢的麻將箱、打字機、舊電腦和首批購買的「豬嘴燈」;第二部分「面對面」向35位曾經在藝穗會留下印記的藝術家致敬,利用時間框框,觀者到訪時如有緣分,更有機會藉智能平板電腦與個別藝術家進行面對面視像對話;第三部分「近乎藍」是向安迪華荷(Andy Warhol)的《時間囊》致敬,展示出來的紙皮箱寫上不同年份,存放了當年的物品和檔案,那些都是具溫度的記憶,大眾可隨意翻閱,說不定也能勾起你的甜酸辛辣。

至於藝穗會的發展,原來得由「執生」這種香港精神說起。「可以說,開頭我們是見步行步,完全沒有計劃發展藝穗會,也沒有長遠方案,更沒想過改造成藝術空間,那個月我們需要為藝術節尋找表演場地,那機會是一閃即逝,把握了這個偶然機會,一直掙扎求存,由1983年尾進駐到1989年之間,我們同政府並無立約,換言之,隨時可被趕走,期間有官員建議我們改去天橋底搞下去,像今日鵝頸橋下的NGO。」

「初到此地,室內外都是破破爛爛陳陳舊舊,加上建築物結構安全問題,久不久就傳出會被收回,幸好,每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會遇上天使(貴人)。」

謝俊興露出微笑道:「這個地方是蘇格蘭人開始,因緣際會,我認識了一名蘇格蘭結構工程師,他帶同兩個朋友一起合力解決安全問題,並確認這地方大可逐步修復,惟大障礙是時間和金錢,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要面對相同的問題。」

35年來,藝穗會活動風雨無間,2013年進行裝修工程也沒有關上大門,怕連累有人心撲空,也盡可能為藝術創作者提供方便之門,試過一次翻新洗手間,需要在外面放置臨時廁所,也無損捧場客的熱情,長長人龍可媲美流行歌星的演唱會。

「建築物久了就像一個飽歷滄桑的老人,有傷有病,記得有一年,我們剛剛添置新傢俬和器材,翌日居然大水浸,全部浸壞了,原來是外面的防水牆經歷多次挖掘之後,已經完全抵受不住雨水,外面下一場大雨,便如洪水般湧進來。」

不願重複增加挑戰性

35年過去,藝穗會像沙漠中的綠洲,悄悄地滋潤周圍的一草一木,謝俊興多次轉危為機,被問到是否感覺香港仍是文化沙漠時,他這樣回答:「與國際大都會比較,差距依然存在巨大的鴻溝,但是以人口比例來說,表演和展覽的數量絕對不少,而且這幾年來,愈來愈多香港人願意接觸藝術,這是不爭的事實。」

「最大問題是人們始終覺得文化藝術離地,距離自己很遙遠,先想搵錢、買樓、搵工,回到之前所講,藝術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所以,他的生活和藝術已經分不開,他重申一點:「為何世界興起特許經營?因為它是一種複製成功的商業方程式,但這不是藝穗會的作風,我們不想重複自己、照辦煮碗,要求每個項目都加入創新元素,加入新元素自然會面臨新挑戰。」

謝俊興迄今已經為藝穗會統籌過28個藝術節,監製過22個舞台作品,其中6齣親自編劇,部分作品更於首爾、上海、新加坡、台北、東京、威尼斯等地展演,回歸後在1999年創辦乙城節,展現由殖民地過渡為中國城市的時代變遷,其中「焦點城市」的項目先後與三藩市、墨爾本、維也納、首爾、新加坡、廣州、檳城等合作。

「焦點城市」曾經是藝穗會的招牌主力,謝俊興憶述箇中交流點滴:「大城市之間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時有相似的社會問題,不同城市的交流就是互相學習,例如如何解決污染問題,使這個城市更適宜人類居住。大家都知道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充滿歷史氣息的城市,藝術層次很深,古典音樂聞名於世,出過莫扎特和貝多芬,相對而言,我們香港是非常年輕的城市,由漁村到今天也不過是百多年發展,於是我們就想到如何向他們取經,透視和探討海港污染的問題。」

寧住香港不回新加坡

多瑙河在創作人眼中很美,但在現實剛好相反,既是歐洲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流經最多國家的河流。「流經維也納的多瑙河一點都不藍,混濁不堪,我們聯想到維港,但我們不是環保組織,取經之後就要想辦法轉化為藝術文化節目。首先,他們派海底攝影隊過來,把海床的垃圾打撈上船,然後把『垃圾』循環再造成時裝,之後舉辦攝影展覽,再舉行研討會與環保學者對話,最後,維也納捐了一個飲水器,目前擺放在香港公園,最可惜是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謝俊興家鄉新加坡的GDP已超越香港,居住環境更勝香港,為何不考慮衣錦榮歸呢?他苦笑道:「新加坡穩定大於一切,報紙無新聞可報,每日刊登三四頁訃聞,反之,言論自由在香港目前仍是有的,理論上一個人想講什麼做什麼仍然完全自由,只怕未來的事無人知。」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