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日

徐區懿華 直資人語

數據驅動教學優化

近年每逢2、3月,社會上總是吵吵鬧鬧,爭議TSA/BCA應否繼續考下去。支持的一方主要是看到學生學習的需要,愈是家庭支援較弱的學生,愈需要有質量的教育系統去輔助學習。透過「基本能力評估」獲得有關數據,有助作出針對性的措施。是故不少學校均認同毋須爭議,亦不會以不斷操練的方式去「幫助學生準備應試」。甚至有權不參加有關評估的私立學校,自願參與者多年來亦大有人在,亦是希望獲得客觀數據以檢視自我效能。至於反對者所持的觀點,不外乎是學生壓力問題、要消除操練誘因等。這兩項觀點,去年已於多篇撰文中作出分析。除上述觀點外,亦有教育界人士擔心小學適齡人口即將下降,不欲政府掌握各校學生學習情況而出現殺校危機。筆者認為使用數據作殺校理據的確不可取,因很多照顧家庭支援較弱學生的學校,學術成績不一定很出色,但都是以愛心辦學,沉澱了許多寶貴經驗的好學校。政府早前已答允不再使用有關數據衡量學校效能。至於教育界人士是否相信政府,則透過實踐以建立信任。

學校發展重要一環

政府及企業投放大量資源去發展收集有效數據的平台,正是看到使用客觀數據去分析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性。身處大數據時代,使用數據去驅動教學優化及檢視創新措施是否具成效,則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一環。為獲取有效數據,近年部分學校開始使用考評局發展的評核質素保證平台(AQP)。老師使用有關平台,能同一時間獲知以下各項:1.題目是否能有效評估學生水平,會不會太深或太淺。老師可透過數據優化擬題技巧,題目能更對應教學目標,使數據更有效地反映出學生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2.個別及全體學生在某一題 / 某一類題目上的表現。老師可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設計更有效的教學方案,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3.班與班之間在不同範疇上的表現差別。老師可互相學習,使用更有效方法進行教學。

反對聲音中,最叫教育界人士感到難以接受的,是有關「學生懂不懂,題目是否有效,憑經驗已心裏有數,不需要有關數據」的說法。曾使用評核質素保證平台的朋友都表示在數據中得到新的資訊,有助從不同角度剖析學生學習成效及優化教學。最大難題只是輸入數據的工作量太大。學校從TSA/BCA報告中,則能獲得類似的數據,而毋須自行作出分析,可減省不少行政工作量。近日有人提出「不記名、不記校和抽籤應考」之說,此舉正廢除了有關數據的有效性。還望社會可回歸客觀理性的討論,讓教育的事情從教育專業的角度出發去作出考慮。

作者為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執委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