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
大多數人都試過足踝關節扭傷(俗稱拗柴),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故鮮有人求醫治理。事實上,當中約五分一人會演變成重複性足踝扭傷,或須以手術修補韌帶根治。即使只是輕微扭傷,處理不當都可有嚴重後遺症。
足踝扭傷的典型受傷動作是足踝向下及向內屈曲,導致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及撕裂,當中超過九成都是足踝的「前距腓韌帶」受傷。患處會出現 紅、腫、熱、痛,受傷程度可分三級。第一是韌帶輕微損傷,只有少許腫痛;第二是韌帶出現局部撕裂,足踝外側嚴重紅腫,走路時感到疼痛;第三是韌帶完全撕裂,足踝傷處腫痛,影響關節活動,難以行走。無論是何種程度,最佳辦法是盡早求醫。除了一般的臨床檢查,X光和磁力共振能協助診斷有否骨折和嚴重韌帶撕裂;情況嚴重者需要進行手術修補受損組織或以石膏固定患處。
重複性拗柴患者容易出現後遺症,形成足踝關節不穩定的問題;長時間走路時,足踝關節會感到腫痛和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高危一族包括運動愛好者,尤其是踢足球、打籃球、玩滑板或滑水的群組,愛美的女士亦要當心,因為穿高跟鞋時,足踝向下屈曲致重心改變,只輕微扭動都可受傷,特別在不平路面走動時更要小心。要避免扭傷,首要小心選鞋,尺寸要合適及鞋底有足夠承托力,最好避免穿鞋跟4吋以上的高跟鞋。
如果只是輕度扭傷可先急救處理,過後仍建議求醫。由醫生診斷及治療後,一般需要做物理治療。重複性拗柴的患者避免因處理不當而引致關節提早退化,可諮詢醫生意見需否做手術。除了傳統開放性手術,還可用微創關節鏡技術進行前距腓韌帶修復,傷口細小可加快復元,術後一天已可行走,配合物理治療便可以重拾運動的自信 。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節日與日常物品重生概況 |
上一篇: | 肥胖兒童的負面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