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3日

封華冑博士 校長開壇

談探究式學習

綜觀社會,相信大家都會認同這是一個訊息爆炸的年代;同時,這亦是「post-truth」時代。根據《牛津英語詞典》,「post-truth」被定義為「後真相」,意指「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網絡上假新聞瘋傳,以訛傳訛的現象屢見不鮮。一方面,我們對發言者難以追究;另方面,始作俑者亦彷彿認為在虛擬世界裏就不用為自己的言行負上責任,只管為宣洩個人情緒或抓眼球,便作出非理性的判斷並發表言論,甚至扭曲事實的本身。

不可否認,上述狀況在互聯網上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形成「後真相」環境。這不禁讓筆者反思,香港現今的制度、課程與教育方法是否足以裝備學生,使他們有能力在「後真相」時代裏迎接挑戰呢?筆者認為提倡優質「探究式學習」是必要的。有關該學習模式的特色,筆者不在此詳述了;然而,影響其教學效能的條件卻值得我們探討。

必先有充足資源

要辦好「探究式學習」就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源及時間。首先,前線老師的數目需要足以維持小班教學,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作出相應支援,並予以及時及有意義的反饋。再者,老師需要足夠時間來設計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除了擔當促進者的角色,事前他們亦需要為學生構建場景學習,確保學生能應用知識。傳統教學方式以獨立科目劃分,相反跨學科的探究式學習往往以某一主題為主,以「認識中國」主題為例,學生在過程中應學會中國不同朝代的史實、省份位置、通用語言種類及經濟發展狀況,為學生帶來歷史、地理、語言和經濟結合於一體的學習經驗。部分國際學校開辦類似的課程,深深明白學生在校作探究的時間不宜過短,蜻蜓點水式的探究會減低教學效能。因此,分撥予學生作探究的課時可達總體的一半或以上。另外,芬蘭教育體系是許多國家學習的典範,率先推動「探究式學習」,在分配課時方面,亦着重分撥相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探究,為使他們可有空間沉澱知識化為基礎與反思學習,學校也可能需要在既有的課堂時間表作出改動。

從以上所見,辦好「探究式學習」雖不容易,但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從小便開始培養他們從多角度分析的技能及開拓其世界觀,使他們具備發掘真理的能力,幫助他們走得更廣更遠。最後,雖然「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所帶來的益處未必能夠即時明顯及全面地反映在個別的能力評量計劃之中,如「PISA」,不過,與考試過後便把筆記知識拋諸腦後的情況相比,筆者更樂見學生自主持續學習。

作者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校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