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男性出現下尿路症狀的情況十分常見,如尿急、尿頻、尿流細弱等,尤其是上年紀的男士們,而問題大多源於前列腺問題,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除了手術外,藥物也是有效的治療,但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對病人有長遠影響,選擇及使用時應注意有關風險。
男性泌尿系統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尿路是指腎和輸尿管,而下尿路則包括膀胱、前列腺及尿道。
下尿路症狀有很多,最常見是一些阻塞性症狀,包括出排尿時有分叉、尿柱細幼、排尿時「窒下窒下」,又或開始小便時要等5至10秒才能排出尿液、末段時有滴尿的情況等等。另一種是刺激性症狀,例如小便頻密、夜尿多、突發性急尿感覺甚至失禁,另外還有一些明顯徵狀包括小便赤痛、尿頻等。
不同的症狀可能反映下尿路有不同的問題,例如刺激性症狀可能是因為尿道炎、膀胱腫瘤、膀胱結石所致,或由於膀胱過度活躍症引起。阻塞性症狀則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尿管收窄等導致。
良性增生長者多見
經驗顯示,大部分男性下尿路症狀都源於前列腺問題,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另一些原因則是膀胱過敏和膀胱過度活躍症,也有是源於膀胱石、膀胱癌和尿道炎的。不少病人更同時患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過度活躍症,當中大部分個案是兩種情況獨立並存而沒有因果關係,但也有些人多年未為意或沒有正視前列腺增生的問題,導致尿道阻塞嚴重以致膀胱肌肉退化,繼而出現膀胱過度活躍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種男性的退化性疾病,以往主要見於長者,近年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要理解此病的成因和治療,不妨先認識前列腺。
前列腺屬於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位於膀胱下方、直腸前,如栗子般大小包圍着尿道,它分泌的液體跟精子混合成為精液,協助精子射出體外。前列腺劃分為中央區、移行區和周邊區3個區域。
由於增生多發生於包圍着尿道的前列腺中央區和移行區,因而壓迫或阻塞尿道,引發多種排尿問題,包括尿頻、難以忍尿、夜尿、小便流量微弱、小便灼痛或刺痛,病情嚴重時膀胱或無法排尿,導致下腹腫脹和疼痛,甚至可引致血尿、尿失禁、急性尿瀦留、泌尿道感染、膀胱功能受損、膀胱結石,以及腎臟功能受損等併發症,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
除了病歷外,醫生亦會透過身體檢查及計算「國際前列腺徵狀評分」(IPSS),以診斷病人是否患病。前列腺增生雖屬良性,但也要好好處理,而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方法有多種,醫生會視乎病情嚴重性而作出建議,常用的治療分為藥物及手術兩大類。
由於前列腺增生患者很多時屬於年紀較大的男士,故藥物治療不失為一種相對較安全、有效及創傷性低的方法。現時常用的藥物有兩大類,分別是「α-受體阻滯劑」以及「5α-還原酶抑制劑」。
「α-受體阻滯劑」主要通過針對放鬆前列腺平滑肌令排尿回復舒暢。此類藥物通常1至2天見效。
慎選藥物防範風險
至於「5α-還原酶抑制劑」,能抑制睾丸酮轉化成雙氫睾丸酮(DHT),從而抑制前列腺生長及縮小腺體。它並不影響血液內的荷爾蒙水平,而是降低細胞內的男性荷爾蒙,令前列腺縮小以達到紓緩排尿症狀的作用。此藥物一般需要服用6個月才能見效,可令前列腺縮小10%至20%。不過,由於縮小前列腺也可能會影響生育,所以此藥多用於年老患者。
有大型研究顯示,約三分一人持續4年服用「5α-還原酶抑制劑」後,效果頗佳,甚至可以毋須做手術,然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於2011年6月發出警告,指服用「5α-還原酶抑制劑」超過4年的病人,患上「高惡性前列腺癌」的風險比例較高,去年英國有研究和報告更指此藥或與抑鬱症有關。
另一方面,由於「5α-還原酶抑制劑」會降低細胞內的男性荷爾蒙水平,或會減低前列腺癌指數的參考價值,令醫生難以準確判斷病人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
正如之前提過不同症狀可能反映出不同的下尿路問題,醫生會按病人的病因而建議治療,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便會選擇針對前列腺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或「5α-還原酶抑制劑」,或合併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的藥物使用,如「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不少病人都會問,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是否需要長期服用。病人要明白這問題是退化現象,前列腺狀況亦會隨時間而改變,用藥時間的長短要視乎病人的情況而定,有些人增生的速度較快,有些病人對藥物的反應較好,不能一概而論。
撰文:傅錦峯醫生_泌尿外科專科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