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叫得震天價響的「一帶一路」,「一帶」指陸上的絲綢之路,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的一條「帶狀之路」;「一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這條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越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
古代中國境內的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泉州、廣州和寧波三個港口以及其他支線港,其中泉州尤為重要。泉州的海外交通,起源於南朝,發展於唐朝,但它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到唐朝時為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孛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州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
筆者在二十多年前已遊過泉州,今次重遊,古城風貌已不復存在,沒有了那些馬蹄的的石子路,換上了水泥路面,高樓林立,變成典型的現代化商埠。要重拾泉州昔日的古風,品讀泉州仍然存在的古街,也可發思古之幽情。
筆者上次遊泉州,曾遊過聚寶街,那是位於泉州舊城區的南部,街的兩旁是鳳凰樹和具有濃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築物,以及帶有異國風情的教堂。在宋元時代,泉州對外貿易興盛,有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商人聚集在這條街上,與華人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疋、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因此取名「聚寶街」,意為滙聚四面八方而來的奇珍異寶。
今次遊泉州,筆者選擇了另一條古街品讀,那是泉州西街。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區域,早在宋朝,它已象徵了泉州的繁榮。現時它仍是泉州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有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今日這條街具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二十多處,份屬古建築、古遺址和石刻等各種類別。
如果說聚寶街是泉州最繁盛的經貿商圈,那麼西街應是集中展現古泉州人文薈萃。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有着極豐富的文化遺物保存。自唐代歐陽詹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大人物與西街結緣。
歐陽詹是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故居位於甲第巷內。另外,北宋宰相留正連續三朝為相,三朝巷因他而名;南宋宰相曾從龍的府邸則在曾井巷內。明清時,西街俊彥最為鼎盛,比如萬曆相國李廷機的府邸在甘棠巷,理學家蔡清的故居在孝感巷。還有文魁巷,巷裏的楊、陳兩大家族子姪,不少是通過考試中舉,步入仕途,包括明嘉靖中舉的楊鸞,歷任廬州府教授;明萬曆的楊廷相做過南京通政使。至於巷子裏的陳氏家族,明末至清有十二人中舉。最著名是明萬曆的陳鳴華,累官至湖廣參政。
在西街蹓躂,最令人讚嘆的是,眾多民居仍然在時光洪流中抹不掉的古樸碎片,比如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印度教的花紋牆磚,令到整條古街猶如一條耀眼的珍珠鏈,把唐宋以來眾多文物勝蹟,以及附屬其中的名賢逸事貫串起來,細訴着從古到今、革故鼎新的滄桑。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小學之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