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
麥小姐由我的老朋友兼病人馬小姐介紹來。麥小姐右肩疼痛,舉臂向上及後屈都痛,最痛的是三角肌,當她提重或雙手前推,又或者右手橫舉再曲肘後屈時疼痛明顯。她肩痛初起時只是陣發性疼痛,故不以為意,然那肩痛逐漸加劇,活動受限,影響生活,就不得不求醫了。
麥小姐的肩痛是肩周炎,原名「肩關節周圍炎」。顧名思義,那疼痛範圍大,牽涉肌群相當多,發病時可波及膊胛肌群如大小圓肌、棘上肌、肩胛下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喙肱肌等,外國人稱之為「frozen shoulder」(凍肩)。
疼痛分三期
肩周炎發病有一定規律,粗略可分3個過程:「發展期」、「平台期」和「緩解期」。一般來說,病人有頭3個月的疼痛上升期,疼痛與日遞增。第四個月至一年半為平台期,即疼痛沒有加劇亦未見減退。一年半至兩年為緩解期,疼痛會漸漸減退,有部分病人在兩年後不藥而癒。
讀者不要以為忍受疼痛一段時間後疼痛就會消失。幸運不是必然的。說到底,有病就要求醫。肩周炎是一個非常懨悶的痛症,日常生活所需的穿衣、刷牙洗臉、梳頭和解胸圍扣等,都不能做好。在病發頭3個月尋求治療,不論你怎樣醫,為你減痛的速度或許未能補償你發炎的上升速度。
麥小姐疼痛已4個月,似乎痛楚穩定過來,算是「平台期」。我檢查她疼痛周圍,發覺她臂臑附近有繃緊的肌肉,我們稱之為「患肌」。「你這裏有患肌,只要鬆開患肌,你的肩痛便快好了!」我為她解釋疼痛的來源。「好呀,這個病好懨悶!快給我針灸吧。」她似乎急不及待。
「如果以傳統毫針對治這個肩周炎,以痛為腧,針上加灸,讓肌肉下面的瘀阻散去,從而減痛。你也可以考慮浮針,沿皮平刺,鬆解緊張的患肌,你活動便自如……」我企圖展示兩個治療方法,讓她自己選擇。「我無所謂,你認為哪個較好便做哪個吧!」她求醫的態度真好。
我給麥小姐用浮針,在前臂選好了進針點,用進針器扎入。「不痛吧?」「不痛。」我對着患肌遠程轟炸,經過好幾番「掃散」與「再灌注」後,建議麥小姐再做先前做不到的動作。「咦,好好多了!」她邊做邊說,非常開心。我建議她翌日再來。第二天她疼痛大減,第三天基本上不痛,只餘些許緊緊的感覺。我一共給她治療4次。
做適當運動
臨走時,我給她建議:「你的肩周炎不算太嚴重,加上浮針療效快,你4次治療就算幸運了,一般肩周炎用傳統針灸治療都需3個月,很厭煩的。現在你患肌鬆開,問題解決了,可你要做些運動強化肌肉啊!」麥小姐很認真地問:「什麼運動好?」我補充:「直臂繞圈、肘擊向橫向後都是好的。」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食物與營養的微妙關係 |
上一篇: | 非典型肺炎豈只沙士 延遲求醫難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