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9日

蔡婉婷 物理治療

媽媽才會有媽媽手?

臨盆在即的Amy,發現雙手腕側邊位置痛得十分厲害。追問下,原來Amy每晚睡不着時會玩電話,再加上長期工作需要,重複使用手腕力,導致她的大拇指腱鞘發炎,出現手腕紅腫甚至大拇指及手腕發力有困難,經過確診後發現是「媽媽手」。為什麼未做媽媽就有「媽媽手」呢?

坊間俗稱的媽媽手是指「狹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1895年由一位瑞士的外科醫生提出。主要牽涉手腕外側的拇短伸肌及拇長展肌。經常過度及重複活動大拇指使肌腱與包裹肌腱的腱鞘摩擦,引起腱鞘增厚及炎症,進而導致滑動不順,引致狹窄性腱鞘炎。

媽媽手常見於每當手腕或拇指用力例如握拳、做like手勢、擰毛巾、過度或重複使用肌腱如經常打字、彈鋼琴、用鑊鏟等,手腕靠着大拇指的部位感到疼痛。另外,現代人經常玩手機也是常見成因之一,故又稱「Smartphone手」。剛生產完的媽媽,因為餵奶、擠奶和抱小孩需要反覆使用這組肌肉,令該處容易發炎,也因此有媽媽手的別稱。

治療方面,症狀發生初期,患者應避免增加患處負擔,讓患處得到足夠的休息。可冷敷約15分鐘,減輕疼痛及腫脹。如問題持續,應尋求醫療幫助。物理治療師可使用超音波治療促進軟組織癒合。電療或針灸可以減輕疼痛,放鬆周邊繃緊肌肉。待發炎情況緩減,疼痛減少後,應配合伸展運動與簡單的肌力訓練,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為避免媽媽手,有以下小貼士:

1.伸展運動:將大拇指握在拳頭內,拳頭向小指方向下壓,直到手腕側感到些微繃緊。停在繃緊的位置20秒,休息5秒,重複10次。

2.抱小孩時避免拇指肌肉出力,不要以虎口托着孩子腋下的方式把他們抱起。

作者為註冊物理治療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