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追巴士、上落樓梯,都是生活上輕而易舉的事。可是膝蓋經過長年累月的勞損,出現退化性撕裂,想走一步也變得艱難。本港不少長者長期受膝關節退化困擾,舉步維艱,痛楚難耐。若情況非常嚴重,病人可考慮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恢復膝蓋的活動能力。
亞洲人較西方人容易出現膝關節問題,因為中國人偏向O形腳,內側位置容易磨損退化,甚至生骨刺。病人可透過照X光了解膝蓋軟骨磨損的情況。如果退化屬前期,退化徵狀不明顯或軟骨剛開始磨損,我們會以非手術方法治療,如服用止痛藥或注射透明質酸等。病人同時接受物理治療、使用輔助器,過胖的病人更必須減肥,以減輕膝蓋承受的壓力。
若膝關節嚴重退化,病人便要按自己的病況,考慮是否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若關節痛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難以走路或關節已不太穩固,容易歪掉,手術的確有助病人恢復活動能力。人工骹由合金製成,耐用性強,一般能使用約20年。香港人均壽命約80多歲,故60歲左右最適合接受手術。醫生會先為病人進行半身麻醉,在膝蓋正前方開刀,打開菠蘿蓋,把表面損壞了的骨、軟骨、前後十字韌帶、半月板切去,只保留外側內側的副韌帶,然後把人工骹放進去。當6至8小時後麻醉藥退卻,病人的傷口會非常痛楚。故此採用超前鎮痛方法,在手術前給病人服用止痛藥,手術期間更會在傷口注射止痛藥,成效極為顯著。
手術後6星期至3個月,炎症的徵狀逐漸減退。透過接受物理治療,鍛煉大腿肌肉,膝關節活動能力已恢復八成,能行動自如。但3個月後仍感痛楚,病人須盡快求醫,了解手術是否出問題,安裝位置有否偏差。膝關節本應是隨年齡增長而退化,但近年很多年輕人愛做劇烈運動,如跑馬拉松、大量跳躍的運動,使關節承受極大壓力,創傷後又沒有適當治療,導致關節提早退化。不想未老先衰便要保持膝關節的健康。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提防用聲不當免招聲沙 |
上一篇: | 勿「黃鱔塞肛」通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