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11日

伍懷璞 易經三才

「大灣區」── 廣州之龍脈分析

本欄上期述,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將於12月6日至8日在廣州舉辦。這是對廣州現時發展的認可,也是對廣州未來發展的看好。筆者認為,在「天時地利人和」學中,廣州的發展最得益於其「地利」;另外廣州的「地利」,在未來5年「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發展中,具有最關鍵的中樞帶領作用。今期簡析廣州風水上的來龍去脈。

廣州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背靠白雲山,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市而過,是中國的「南大門」。廣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二百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從秦始皇三十三年,即西元前214年,南海郡和番禺縣建立算起),曾有「三朝十帝」的地方政權建都於此,即南越國都城「趙佗城」、南漢國都城「興王府」及南明政權的「都城」。廣州古城建設自古受「大都會格局」等風水思想的影響,並結合其獨特的山水自然環境,經明清以來的精心營建,最終形成了「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空間形態(廣州古城內的下水道,從宋代起稱為「六脈渠」,皆自北向南,通過城內的濠湧入珠江)和「白雲越秀翠城邑,三塔三關鎖珠江」的大空間格局(下期再述)。廣州建城雖已經歷二千二百多年,但城市中心位置一直未變,坐落在秦時「任囂城」和漢初南越國都城「趙佗城」,即今廣州市中山四路、五路交界地區一帶。這在中國古代城市中極為少見,這也說明大部分源於廣州古城選址和布局的風水地理優勢所致。

廣州古傳有「龍氣」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塊「風水寶地」,其山水組合格局,堪稱「龍真水抱」,為歷代堪輿家所推崇。筆者翻查史料發現,歷史上的廣州城還有「龍氣」之說,其中有兩則最有名的傳說,如下:

其一,秦始皇「鑿龍」。古粵謠言:「一片紫雲南海起,始皇頻鑿馬鞍岡」,說的是秦始皇鑿馬鞍岡以斷廣州龍氣之事。據《南越記》載:「秦始皇時,望氣者云,南海有王氣。遂發卒千人鑿北山之岡,謂之『鑿龍』。今所鑿之處,形如馬鞍,故為名焉。」《廣東新語》亦有「秦始皇鑿馬鞍岡而血流數日」的記載。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驚聞廣州白雲山與越秀山之間的馬鞍岡,常有「紫雲黃氣之異」。所謂「紫雲黃氣」,即是此地可蔭生帝皇之「龍氣」。秦始皇認為,鑿其來龍之山,可斷絕其龍氣,「山脈一斷,則數千里神氣不相貫」,於是秦始皇派兵平定嶺南,還派人在越秀與白雲二山之間,鑿了一個巨大缺口,把廣州的龍脈鑿斷了。當時且傳出所謂有「鑿岡流血」之說,筆者認為,這很大可能是,廣州地區花崗岩紅色風化殼十分深厚,山林土地遭破壞後,極易造成水土流失,下雨時就會形成紅色泥水,便使當時有人認為此龍脈被破,致「流血數日」。

其二,「炮轟瘦狗嶺」。廣州瘦狗嶺, 坐落在白雲山的南麓,位於廣州城東面,是僅低於白雲山的高山,同時也是軍事重地和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瘦狗嶺形狀如同一隻頭朝西北、尾向東南趴着的瘦狗,故名瘦狗嶺。廣州過去有俗語曰:「你係瘦狗嶺,唔打你會變成精。」這是老廣州婦女教誨子女時的責備之詞,其實,這俗語跟「炮轟瘦狗嶺」的傳說有關。據傳明朝時期,明孝宗朱祐樘因聽到歌謠:「瘦狗山頭有臥龍,十二年後向天沖。金火相剋侵帝國,太陽照耀在廣東。」之後便詢問群臣如何看待此歌謠。有位大臣說:「廣東瘦狗嶺突然陷下一個大洞,有祥雲從洞中飄出,有風水先生預言,瘦狗嶺龍氣旺,十二年後,會有金龍沖天,也就是會出天子。」朱祐樘因擔心帝位不保,便下旨要廣東提督高鳳在每年霜降日炮打瘦狗嶺,連打三年,經費由朝廷開銷。三年後,高鳳可能為了討好皇帝或想保持得財得勢,便上奏皇帝「瘦狗嶺龍氣很旺,還要繼續打,才能將其打散。」皇帝准奏。後來「炮轟瘦狗嶺」成為每年的例事,從明朝後期到清代一直延續。

廣州風水格局

據《廣東新語》載:「廣州治背山面海,地勢開陽,風雲之所蒸變,日月之所摩蕩,往往有雄霸之氣……」廣州自古便是背山面水、負陰抱陽的風水寶地,其古城的選址和布局,符合風水中有「龍真」和「水抱」的選址原則:

一、「龍脈」山勢:《廣東新語》中論述白雲山時稱:「白雲者,南越主山……自大庾逶迤而來。」從地圖中可看出,粵北粵中一帶有一系列山峰(圖一):從廣東省和江西省交界附近的風吹蝴蝶起, 向西南經朝天馬、雪山頂、桂峰山、南昆山、帽峰山,一直到廣州市區的白雲山、越秀山、象崗山,幾成一字排開,延伸200公里。這是廣東地理上有名的「九連山脈」,是廣州城的來龍山脈,它像一條巨龍,一起一伏,踴躍奔騰,穿帳過峽,蜂腰鶴膝,串珠束氣,斜奔入廣州城中,形成「青山半入城」的態勢,其中象崗山為「龍頭」,第二代南越王墓(今廣州解放北路867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即深藏於象崗山之「龍穴」中。

此外,廣州城東數十公里,增城、博羅交界之山地,屬羅浮山餘脈;城西北數十公里,花都、清遠、三水交界之山地,屬青雲山餘脈。這兩處山地分別處於風水格局中的「青龍、白虎」之位,構成廣州城的「左輔右弼」,對廣州形成環抱之勢。

二、聚水格局:風水名著《水龍經》載:「大蕩大江收氣厚,涓流點滴不關風, 若得亂流如織錦,不分元運也亨通。」風水地理認為,大江大河滙入湖海之滙水處都形成所謂的「聚水格局」,宜為都邑所在。廣州古城選址於珠江溺谷灣,東江、 西江、北江交滙處,即屬風水中的這種「聚水格局」。

風水學認為:「水為山家血脈精」,故吉地不可無水,如中國的大城市,一般都有一條大江大河,從前面或旁邊經過,但廣州的水環境,更具風水優勢。

廣州位於東、西、北三江滙合之地, 二千二百多年來佔盡了河海交通之利,而且珠江又宛如玉帶,玉帶金城,穿城而過,這使廣州形成「亂流如織錦,不分元運也亨通」的「三元不敗」(上期有述)聚水格局。

此外,據《史記.貨殖列傳》載:「番禺(廣州古稱),處近海」,即指廣州曾為海濱城市。且考古研究也發現,廣州附近沉積物多為海相沉積,有不少鹹水貝殼,尤以蠔殼為多。這些均說明廣州古城選址符合「背山面海」的風水優勢。

研究助理:曾穎雯博士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