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19日

林艷虹 焦點人物

關之琳品牌首席設計師 馮榕榕三代時裝情

許多人都希望把興趣變成事業,可是幸運兒不多,馮榕榕是其中一個。

她不但從事熱愛的時裝設計工作,年紀輕輕便已擁有個人品牌,同時也是關之琳有份合辦的時裝品牌Rosamund MOISELLE之首席設計師。

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後,馮榕榕先後於Kate Spade及Markus Lupfer實習,累積經驗。她又走訪倫敦和巴黎時裝周,為媒體寫潮流資訊。集時裝設計師、專欄作者和電台節目主持多個身份,她除了教扮靚及衣着配襯之道,更希望分享背後的時尚文化,以及承傳自媽媽婆婆的時裝情。

馮榕榕投身時裝設計業,很大程度是受媽媽影響。訪問當天,她所戴的十字架頸鏈,原來屬於媽媽的,她又愛穿上媽媽舊日的衣物,例如早年一套型格牛仔印花服飾,既懷舊又有感情。她回憶:「媽媽很貪靚,小時候陪她逛街,我經常在時裝店的沙發坐下,看她打扮,出於好奇和耳濡目染,自己也開始貪靚。」

初中時代,每個女生必修縫紉科,讓她首次發揮創意設計衣服。「大概十二三歲,縫紉老師發現我有天分,告訴我不如在這方面發展。」這對她是很大鼓勵,而且開啟了她對時尚和藝術的興趣。

她就讀的聖嘉勒女書院每年舉行學生時裝騷,讓她一展所長。「每年萬聖節,學校有英語戲劇活動,譬如演出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仲夏夜之夢》其中一節,一班同學分工合作,有些人負責做道具、寫故事,同學們知道我喜歡設計,就搵我做衫。」

入讀名校靠熱情

長大後,她自然而然朝着時裝設計之路前進。當知道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是世界知名學府,孕育了不少著名設計師如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激發了她的決心,誓要考進該學院。

「中五畢業之後,我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2年時裝相關課程。因為我年尾生日,當時未夠年紀報考Central Saint Martins,於是先在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倫敦時尚學院),即是Jimmy Choo的母校修讀了一年基礎課。」

到真正報考中央聖馬丁學院時,她形容過程痛苦。「早上8時開始,每個人帶自己的portfolio放在學校指定位置,然後一直等,差不多4時才有人叫名,以為是成功入選被召見,原來是叫落選者帶自己作品離開。」

等到6時,她知道被取錄,鬆一口氣。就這樣不用面試,直接入讀心儀院校,主修Fashion Print。「當年班中30多人,亞洲學生佔20%。老師說我入圍,因為看到我製作的journal,用文字和圖畫記錄了我的生活,例如到倫敦近郊旅行,貼上車票、把當時風景畫下來,雖然與時尚沒有關係,但由生活細節看到我很喜歡時尚和藝術,所以選我。」

這令她認識到一件事:「成功靠熱情,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個性和生活態度,才是被取錄的要素。」

她曾先後於Kate Spade及Markus Lupfer實習。「實習最大得着是學懂如何『貼地』,Saint Martins訓練你的思維和創意,但出來社會工作要實際一點。在學校做設計,可以天馬行空,毋須理會後果、有沒有人購買,但實習訓練的是一個人的細心和精準,需要思考設計、聯絡廠房出貨及安排生產時間等等,始終時裝是一個商業,尤其於大公司工作,要貼近市場和數據。」

關之琳先出意見

回港後她先當公關,學習市場推廣技巧,建立自己品牌UNGUNGUNG,後來加入關之琳創立的時裝品牌Rosamund MOISELLE,現為首席設計師。

談到與老闆關之琳的合作關係,她自覺相當幸運,獲得很高自由度去發揮。「她做了那麼多年藝人,品味好,早已經建立自己一套時尚美學觀感。每一次都是由她先提出意見,我們再提供一些市場適用的建議。」

跟經營個人品牌不同,她得到很不同的經驗。「個人品牌創立4年,發展較慢,主要趁年輕嘗試,看市場反應再調整。我一直做女裝,但現職的公司由睡衣做起,再轉化為時尚生活品牌,後來推出運動及羽絨服飾,一年推出4季服飾和fashion show,對自己是新穎的嘗試。」

身為時裝設計師,她經常留意潮流資訊及其他人的配搭。「我一出街便職業病發作,看別人穿什麼、現時流行什麼,有時看cutting就知道這件衫有問題,看布料又估到它來自什麼地方。」

她形容香港是個文化混雜的地方,現今女士衣着打扮走兩個方向。「一是日韓系,多流蘇、oversized、佩戴大圈耳環,充滿韓星味。一是歐美風,我偏向歐美風格,恤衫配牛仔褲,方便日常工作。」

去過不少時裝周,她也遇過不可思議的創意時裝。「去年在上海一個時裝騷,有模特兒披着黃金甲在頭上,這已超越時裝,變成標奇立異,可能品牌需要曝光率,因而穿着許多古靈精怪的東西,但我覺得這種風氣不是太好。時裝應該有一種力量,令人穿着起來開心、有自信,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要是穿得不舒服,即使那東西多流行,都不適合你。」

她現正主持電台節目《打開世界》(香港電台第二台,逢周六晚上9時)細味不同國家文化風尚,並訪問不同國籍嘉賓。「其中一集是在YouTube教韓語的Miss Sue Chang,有趣的是可以了解不同國家的小習俗,例如送鐘是中國傳統禁忌,但韓國以前窮,送鐘給韓國人原來是高級的禮物。」

無論是設計服飾、寫專欄或開咪做節目,她希望帶出正面訊息和思維,啟發別人。「之前曾在專欄寫過,時裝是頗多浪費的行業,因為不停製造物慾給人消費,最後富裕國家可買到,但第三世界國家未必能享用。身處五光十色的行業,更需要提醒我們,世界上還有一班人值得去關注。貪靚是人的天性,但有些衣物不喜歡或不穿可以捐出來。我經常穿媽媽、婆婆傳下來的衣物,既復古又環保。」

時裝可以世代相傳,創作要靈感不斷的話,她提醒自己別看太多時裝,多真實感受生活,才能得到啟發,繼續把夢想實現下去。

 

 

馮榕榕小檔案

學歷: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

身份:時裝設計師、專欄作家、電台主持

興趣:旅遊、攝影、瑜伽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