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
現在說「八十後」、「九十後」,都已經太過時,長江後浪推前浪,即將當家作主的是出生在2000年或以後的一代,他們在網絡中成長,被不同的社交媒介推着走,慢慢在朋輩的認同中,建立自我身份認同和自主意識,成為一個能獨立於原生家庭的大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由2000年開始就追蹤25個來自22個家庭、在千禧年出生的兒童,加上不同的專家分析,拍成《千禧BB檔案》(Child of Our Time),從他們的成長經歷看時代變化如何影響這個世代。
在資訊科技急速發展的環境中成長,究竟這一個世代的孩子是否與前代的大有分別?
對於英國許多觀眾來說,這25個孩子已經是如鄰家小孩那樣熟悉。相隔16年,從當年不懂轉身的小嬰兒,到後來開始牙牙學語,變成滿口稚嫩道理的天真小孩,至如今已經變成有模有樣的大人,有自己的主見,開始結識異性,開始活出自己的身份。雖然小時候,他們仍遠離許多科技新事物,在父母身旁,在傳統學校裏體驗許多事情,建立自己的安全網絡。然而踏入青春期後,各社交平台冒起,積極尋求朋輩和外界認同的少年,更是24小時都離不開那個小小的發光屏幕。
生育專家跟進
一如上輯節目,英國著名生育專家Robert Winston博士擔任節目主持,深入各家庭,帶觀眾一起看着這群孩子的成長,觀察他們如何被多年來不同的家庭變化、社會轉變、教育系統及養育方式,塑造成不同性格和取向。
當這群少年人迎來16歲生日時,意味着許多從前不能做的,現在都可以合法去做,然而面對未知的成人世界,這群少男少女好奇又擔憂。節目請來心理學家Tanya Byron教授,分析這群年輕人的腦部變化。
常說少年人特別衝動,做事不計後果,其實也有其生理發展的依據,透過大腦掃描的分析,Tanya Byron指出比起成年人的腦部,年輕人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尤其巨大,因此追求刺激、行事沒有深思熟慮,也是天性使然。
因為這種轉變,當初不少黏着父母不敢往外探索的孩子,都成為敢於挑戰極限的少男少女,如小時候在一群孩子中總是默不作聲、連上街玩也不敢的Matt,如今卻非常外向,熱愛運動和派對。全靠當年父母的多番鼓勵,讓他從運動中建立自信,在父母的陪伴中建立安全感,因此如今已經不怕去嘗試任何事,無論是激流還是跳傘,他都樂在其中。
家庭關係大變
踏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自我意識逐漸提高,對自己的外表也愈來愈有要求。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很多都對自己的外表滿意,不介意身上穿什麼,然而慢慢長大後,他們也愈來愈追求主流中那個外表常態,這樣才能在朋輩之間立足,吸引更多異性。
在農場和鄉郊長大的Megan,從小就很自豪自己是個男性化的女生,經常主動趕羊和做農務,討厭一切女性化的打扮。然而如今的她卻有180度的轉變,留了一頭長髮,為了16歲的生日派對精心打扮,穿上性感服飾化上濃妝,務求成為全場焦點。然而她骨子裏仍有小時候培養的獨立硬朗性格,所有事情都自己負責,不勞煩父母和朋友幫忙。孩提時的教養,對今天的她仍有重要影響。
而在這16年裏,不少家庭都經歷關係破裂,離婚處理不當的,往往會為孩子帶來情緒壓力和負面影響。處理得比較好的有Nathan一家,他的父親因發現自己的同性性向而與妻子離婚,然而離婚後兩人仍住在一起,各有自己的伴侶,還維持深厚友誼,共同負擔養育子女的責任,不時一起家庭樂,對子女來說,那個安全網不但沒破裂,反而變得更穩固。
對於父親的性向,Nathan全心支持,並且解釋,他的決定與自己的性向選擇並無關係,粉碎了許多恐同團體那種性向會「影響社會家庭結構」、會被「學習」乃至被「傳染」的說法。
而更影響家庭結構的,是不成熟的人生態度,以及糟糕的關係處理,一些婚姻失敗的家庭往往因為大人無法處理彼此的負面情緒,子女也間接受影響。然而可喜的是,少年人總能找到許多朋友支撐,幫自己度過難關。就如Rhianna從小目睹父母婚姻不和,甚至一度有情緒問題,如今卻在音樂和一眾cosplay朋友中,找到出路和寄託。
資訊科技發達,通訊更快更易,少年人更是手機不離手,直言如果拿走了手機,自己也將無事可做。對於網絡對人際關係的影響,節目主持直言,研究總是跟不上潮流變化。曾有學者指出,太過專注網絡會讓人忽略真實的人際相處和關係,然而在追蹤這些孩子的生活時,卻往往得到相反的答案。
網絡正面影響
因為網絡的發達,許多原本因各種理由被孤立的孩子,得到與人連結的機會。例如同性戀備受歧視和排擠,有孩子發現性向後也不敢跟別人說,卻從網上找到許多同路人,不再封閉自己。又例如因為天賦獨特卻沒有朋友的孩子,卻能從網絡遊戲世界找到朋友,自信提升。更明顯的例子是三胞胎姐妹中的Mabel,她原是一個沉默內向、離不開其他兩姐妹的女孩,卻因為從社交媒體認識了一群朋友,開始懂得打扮和經常去玩,變成Instagram有數百粉絲的辣妹,轉變巨大。
節目主持最後總結,自網絡媒介發達以來,過去15年中青少年濫藥、酗酒、濫交等行為大大下跌,當網絡提供了另一種更安全、更能與其他人連結的可能,年輕人不再向其他東西尋找出路。
然而過度專注網絡媒介,也讓這群少年人常睡眠不足,尤其是在16歲那年,他們都要經歷英國會考(GCSE)的試煉,更添壓力。這場考試被社會和學校渲染為決定一生前途的測試,原本對壓力已經敏感的少年人,更覺得辛苦和難以面對。尤其是對於移民家庭後代的印度裔女生Het來說,成績不但代表她個人的前途,更寄託着整個家庭衝出去的希望。
幸好這些千禧BB也能找到各種減壓的方法,最後他們都考獲不錯成績,圓了各自小小的心願。
《千禧BB檔案》
播映日期:9月7日及14日
播映時間:晚上9時35分
播映頻道:明珠台
圖片提供:明珠台
撰文:張綺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