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28日

劉少懷醫生 回歸20年自由講──疫症

醫管局疫症中完善應變機制

2003年,沙士,全城抗疫。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

2012年,南丫海難,全港關注。

這些事件相信香港人仍然記憶猶新。過去20年, 香港以至國際社會發生的大大小小傳染病疫情、重大災難或突發事故,醫院管理局一直謹守崗位,陪伴香港人渡過艱難時刻。

1997年經歷H5N1禽流感及2003年沙士一疫之後,無疑令香港及整個公營醫療體系上了寶貴的一課。特別是沙士一疫之後,香港建立了一套應對傳染病的快速應變機制,成立傳染病中央委員會,亦即現時的傳染病及緊急應變中央委員會,成員除了醫管局,還包括衞生防護中心及衞生署,負責及管理公立醫院的傳染病和感染控制。採取「早檢測、早隔離、早通報」,目標是在分流階段識別出任何懷疑個案,進行快速測試,盡早把病人隔離以防疾病傳播,並通知有關當局加強風險通報,及時展開公共衞生調查。

舉行跨部門演習

在醫院層面,醫管局又在7個聯網建立包括微生物學專家、傳染病專科醫生及感染控制主任及護士等組成的團隊,和總辦事處緊密合作,共同制訂、統一及實施感染控制方案。醫管局根據國際標準,以1:250作為感染控制護士及病床的比例。為應對傳染病爆發,全港公立醫院現時合共約有1400張符合國際標準的隔離病床。在醫院病房層面,亦會有一名感染控制聯繫護士,一方面若病房遇到不尋常的傳染病個案及有關感染控制事項,便通知醫院及聯網的感染控制團隊。另一方面,感染控制聯繫護士亦會定時將最新的傳染病資訊及防控措施向前線同事滙報。醫管局亦一直緊貼及掌握國際間突如其來的高度傳染性或致命的傳染病,如2009年H1N1甲型流感、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症、2014年爆發的伊波拉病毒、2016年寨卡病毒,醫管局在一浪又一浪的傳染病威脅中,居安思危,及時制訂應變及防控計劃,守護市民健康。

醫管局的成立不只提供醫療服務,更要在一些重大災難或自然災害發生時救急扶危。在一些涉及大量傷者的突發事故,醫管局必須及時了解事故的性質、嚴重性及影響範圍,還要掌握傷者人數、傷勢及治療需要,以作出相應的應變計劃。當得知事態嚴重,便要啟動重大事故控制中心,並要和現場的醫療人員及接收傷者的急症室進行溝通和協調、統籌及分配資源,例如將傷者分流到其他醫院,也要掌握不同醫院接受傷者的傷勢,以及醫院的動員和承受能力。重大事故控制中心還要和醫管局其他部門溝通,例如機構傳訊部、業務支援、臨床心理服務團隊,透過快速通報系統及時更新資訊,亦要和其他政府部門如消防處、警務處和醫療輔助隊等緊密聯絡。

除了「實戰」,演習亦同樣重要,雖然醫管局有完善的應變計劃,但只有通過演習,才知道計劃是否切實可行,相關的應變及反應是否到位,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醫管局總辦事處重大事故控制中心每年都會統籌和參與大型對外跨部門的年度演習,如嚴重交通事故、傳染病爆發、生化事故、炸彈威脅、海外緊急應變行動、自然災害如海嘯等。

在聯網及醫院層面的演習,包括聯網醫院發生大停電,如何將病人迅速安全地轉至聯網其他醫院,還有醫院走火警或醫療廢物外洩等。同時,為防患於未然,醫管局亦會就化學、生物、輻射或核武襲擊,為前線員工進行培訓。

治療並不限於身體的治理,心靈的關顧也同樣重要。在災難過後,無論傷者、傷者家屬或目擊者在意外後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醫管局會派出災難心理社會支援隊,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援。港人在海外遇到意外也不例外,例如南亞海嘯、菲律賓人質事件及埃及熱氣球意外,醫管局的醫療隊和臨床心理學家亦第一時間趕到當地,協助死傷者及其家屬,並要冷靜地照顧及安排不同細節,例如要先了解遇難者遺體的狀況,避免讓家人看到死者嚴重損傷的位置,減低家人的創傷。

赴災區協助救援

配合政府參與國際災難支援也是醫管局的工作之一,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醫管局於事發後第4日便派出醫療隊到當地協助救援。醫管局亦一直支持特區政府參與四川災後醫療項目的重建,以恢復及提升災區的醫療衞生水平,包括重建了35個醫療衞生項目,並作定期交流。

醫管局在過去多宗大型事故中不斷學習和改進,應變計劃往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會繼續提升軟硬件水平,亦會一如既往,竭盡所能令香港成為更健康、更安全的城市。

 

沙士後成立傳染病中心

今年是位於瑪嘉烈醫院的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Infectious Disease Center)投入服務10周年的日子。2003年沙士一疫發生後,全港第一所傳染病中心於2007年正式成立。

中心是本港治理傳染病的指定專科轉介中心,樓高17層,配備最先進的系統、最高規格的感染控制及隔離設施,包括8層負氣壓隔離病房、無縫牆膠及地板、密氣自動門及窗戶和高位送風、低位抽風等設備。中心共設有108張隔離病床,其中12張屬深切治療病床。

 

撰文:劉少懷醫生_醫院管理局代理總監(質素及安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