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24日

何家銘醫生 家庭醫學

食戒前傳

醫患關係是互動雙向的,講求醫生與病人一同協作討論,對疾病定下治療方案,讓病人依從,朝着治療控制疾病的方向邁進。

對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處理,醫患的溝通尤其重要。因為醫治慢性疾病要持之以恒,需要生活習慣上的長期改變(如戒口)才可將病情控制,減少併發症出現。但要求人去改變是困難的,家庭醫生當然明白任何人都不想被人管束,都想自由飲食享受生活。所以,家庭醫生治病會以病人為本,着重全人醫療:了解病人的需要,知道病人的憂慮和期望;顧及病人的身心社交狀況;與病人一同定下最合適的治療控制方案;陪伴病人度過漫長的治療之路。家庭醫生亦會鼓勵病者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如注意煮食種類及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支持,不會孤單。

有些糖尿病人對血糖控制總是「唔上心」及「唔識驚」,不跟從醫生指示、沒有戒口、不依時用藥。可能是因為血糖偏高並不會立時使人感到不適,而一連串的醫學數字對他們來說亦沒什麼意思。但若糖尿病併發症出現時才知所警惕,可能就太遲了。

若病人屢勸不改、「唔識驚」、「唔上心」,又或因其他想法而不處理好自己的身體,家庭醫生亦會陪伴病人,等待病人出現某些轉捩點讓他們「識驚」、「上心」。那些轉捩點可以是糖尿病人身邊的人和事,使他們立心控制好自己的血糖。例如有些糖尿病人因子女結婚而要改善身形,注重飲食運動;有些因見到身邊朋友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才「識驚」;亦有些要等到身體出現併發症才曉驚。無論時機何時出現,家庭醫生都要立刻提供合適的意見,對症下藥。

在治療控制糖尿病的漫長路上,不同糖尿病人會因不同的經歷而有所改變。家庭醫生希望的是,他們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才「識驚」,不要變得太遲吧!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升級家庭醫生》逢星期一晚上9時在港台電視31、31A播映。)

作者為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醫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