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電影與音樂有着緊密關係,很多音樂巨星在舞台上發光發熱,銀幕上演戲也不爛,譬如Maroon 5當紅主音Adam Levine於《一切從音樂再開始》飾演負心的搖滾歌手、冰島天后Björk於Dancer in the Dark扮演一名視力退化的媽媽,表現令人驚喜。究竟這班音樂人的世界又如何?他們的音樂理念怎樣影響全球潮流和年輕人生活?
由UA CineHub聯同文藝復興基金會、青年社會企業「人人映像」舉辦「唱出自己的歌:音樂電影節2017」(2月25日至3月26日),帶來6部音樂電影,由美國傳奇樂隊Nirvana主音Kurt Cobain、Björk、Sigur Rós、大陸搖滾樂到台灣到民歌運動等,傳遞獨一無二的音樂精神,並於UA iSQUARE、UA Cine Times及UA Cine Moko舉辦合共14場放映場次。
Björk 是當代最多變、最有影響力的藝人,全世界追捧她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電影及衣飾,著名導演Michel Gondry為Björk拍攝的MV更成為經典,締造她濃厚的藝術玩味與震撼力,《Björk的音樂宇宙》探究她三十多年來的經歷,如何與不同時期的創作共存共生,為這位冰島藝人的無間演化作多面的說法。
回味歷史
Nirvana樂隊主音Kurt Cobain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自殺身亡,結束27年的生命。誠如Cobain所說:「經典的搖滾故事,結局都不外乎有個暴斃的主音歌手。」《Cobain:拼貼搖滾》呈現Cobain的家庭錄像,以及他的錄音、日記、筆記、草圖、Cobain在音樂會演唱的片段、前Nirvana成員及Cobain的親屬訪談,加上導演製作的動畫,重塑Cobain成長自破碎的家庭,以及他極度敏感、反叛、孤僻、自毀和脆弱一面。
《住家阿婆愛作歌》是個有趣故事,講述冰島有個阿婆70歲開始在家中客廳作曲錄歌出碟,短短7年間推出了59張個人大碟,收錄超過六百首歌。阿婆靠Casio電子琴與雙卡式錄音機,搖身變做唱作人,迅即成為冰島獨立音樂的風頭人物。影片由三位深受阿婆啟發的音樂人、視藝人創作,再配上由曾為Sigur Rós及Sóley等冰島音樂icons製作專輯封面的創作人一手包辦的剪貼動畫,向阿婆致敬。
七十年代,台灣掀起了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民歌」熱潮,民歌紀錄片《四十年》回味台灣民歌歷史。另一方面,原住民是幾百年來扎根在台灣島嶼上最古老的族群,但在漢文化為主流的現代社會,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和文化傳承的難題。《那魯灣》聚焦胡德夫、桑布伊和雲力思三位各具特色的台灣原住民歌手,他們用動人且富有感染力的原住民音樂,向族人、向台灣人、向外國人唱出原住民對世世代代家園的依戀,以及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
兩岸對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電影放映,還特備映後談和音樂座談會,特別邀請紀錄台灣民歌運動的《四十年》導演侯季然來港,於2月26日之場次與觀眾交流,翌日參加香港大學舉辦的《少年心氣:中國搖滾三十年訪談錄》特別放映及座談會,與《少年心氣》策劃彭洪武、主持人廖偉棠對談,比照兩岸音樂文化與社會發展的變遷。
此外,本地樂評人袁智聰將主講《Björk的音樂宇宙》映後音樂講座(3月11日之場次),分享他心目中的Björk和她的音樂。至於原住民音樂電影《那魯灣》導演尚若白亦會於3月12日之放映後與觀眾分享拍攝過程。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腸癌再居癌症之首 未來患癌女性超男性 |
上一篇: | 安睡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