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10日

益行 我畫我思

昨夢東窗

歲月到了黃昏,記憶系統開始近事模糊,但對陳年舊事依然清晰,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論是對今天的糊塗,或忘不了的昔日痛楚、跌倒、淚水;甜、酸、苦、辣是人生的調味品,誰都會有不順意的地方,只要一路上經常打點,把苦難和挫折埋葬。不少同學曾經讚嘆我的清秀,目前判若二人!而自己並無發覺有什麼特殊的靚和醜。從一個單純的女學生走出校門,僅二三步瞬間走過了數十年,不經意跨入了暮年,生物時鐘被無情移動的分秒在損耗,我懶得去計算年齡。

方毓仁先生說得很對:「益行已非靑壯,但是她的藝術生命正逢青春。」永葆青春的藝術生命太重要了!活着的每一天,都享有得天獨厚新的起跑線。記得少年時在體育場上,同學們紛紛衝到了終點,我卻還喘着氣在跑道上,張寰和校長(張充和先生的五弟)站在台上揮手為我打氣,不斷地在高呼:「加油!加油!」運動會結束後,我漲紅的臉好不自在,校長對我說:「不在乎先後名次,堅持到底才是體育精神。」這話深深刻在我藏匿靈魂的座右銘上。

唯一追求

人生就像是競賽的跑道,不是人人可以奪得冠軍,但都會留下足跡,奮鬥追求,得失成敗不用計較,毅力才最為可貴。夕陽路上能走多遠,這是量和質的關係,任何生物都會在表象上褪色。惟有心靈中的春天是永恒的,取決於對待經歷的態度,其實每行一步都有別致的風景,閃現在眼前均值得細細欣賞,我常以感恩之心,看今天、憶昨天的點滴美麗。不要以偏見探視陰暗,要點亮心中的火光。活在當下每朝的起點,緊抱信仰和時間賽跑,找最美的視線角度,每次的創作我總是以這一心態,盡量捕捉那種形式美,這是我唯一的追求。

刊稿的兩天前,即本月8日星期四在資深畫廊權威方毓仁先生的壹畫廊舉辦了我首次在港的小型畫展,在他的大力推動下,獲諾貝爾文學得獎得主——莫言的題詞,由方先生親自執筆序言,香港藝術館前館長鄧海超先生寫序,著名畫家楊明義同窗為我撰文。榮幸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許曉暉副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朱挺部長、九龍工作部何靖部長等及香港榮寶齋周伯林總經理、視藝界的各位名家光臨;《信報》、《大公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媒體的採訪。

難忘家鄉

很多觀眾喜歡我的《朱顏未減》。《昨夢東窗》是最近的拙作,從小住在幽蘭巷外婆家,有一段時間我的卧室在樓上的廂房,樓下是石板天井,但隔鄰顧府有花園,我常透過舅媽房中的小窗張望,在想像中神遊此花園。當年讀樂益中學時,經常去滄浪亭及周瘦鵑前輩的愛蓮堂。後來就讀的工藝美專,學校就在拙政園旁邊,宿舍是獅子林不開放的一角,對於那些外樸內奢的高牆深院,幽靜的小巷深處,外謙內炫的神秘門窗,偶爾古琴悠揚引人入勝,穿進窄門,迴廊曲折,別有洞天,假山庭園池塘之趣……溢滿記憶裏。

畫是綜合性的反映,集典型的追思,今天雖身處廣廈擎天的香港,對家鄉姑蘇小景怎會忘懷,小城和都市若中西兩極不同的文化,典雅含蓄、時尚奔放各有特色,我緬懷故鄉也愛香港!《昨夢東窗》採用暮年的思覺印象,遠清近矇的格式,表達兩個不同階段的生活體裁。因此畫面分上下兩部分,正好是前後一半人生:古老和現代,畫面的最上面,屋頂轄出的一角是我的小廂房,那小窗口是舅媽的睡房,樓下是鄰宅的東窗和花園(童年窺視的顧宅)。耀眼的紅窗,代表那年代的普世價值,頸繫紅領巾的童年,非常想擁有紅色的家庭窗櫺。

命中注定只可羡慕這濃烈的色彩,而無法獲得這紅色的榮光。成語「東窗事發」已成過去,留下歷史上的傳聞。窗前有堆砌的假山石,虛實而立體。中年我來港定居至今32年,華洋混雜的勤勞人群,創造出漁村變都市的百年神話。池塘雖小亦波譎雲詭,非一般的審美剌激。以墨撞粉彩渲染此浮生若夢的池波,水中晃動的倒影銜接出另番情緒,映照目前生活中朦朧的都市景色,層層疊疊的高樓大廈似隱似現。漾在滋潤生命的水中,看若虛幻的景象,在現實中真實地增輝放彩。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