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
矗立在英國紐卡斯爾郊區蓋茨黑德的公共雕塑《北方天使》,一立高20米、翅寬50米的鋼鐵天使,這個已經成為蓋茨黑德象徵的雕塑,便是英國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代表作。
葛姆雷於1950年生於倫敦,是當代有名的雕塑藝術家之一。他在劍橋大學畢業後曾到印度遊歷3年。1974年,在大吉嶺的葛姆雷決定要成為一名雕塑家,於是回到英國繼續深造。
創作原點
為什麼會選擇雕塑?那是因為葛姆雷認為雕塑藝術來自大地,不像繪畫那樣與世界隔了一層,雕塑藝術令他能跨越時間界限,並發出人類生存中強烈歡愉、需求和恐懼的訊號。
1981年,葛姆雷在倫敦舉辦他的首次個人藝術展以來,他在海內外舉辦了多次展覽,先後於1994年及1999年,獲得特納獎(Tate Gallery Turner Prize)及南岸獎。
在印度的經歷讓他覺得傳統基督教將精神和肉體分開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他一直努力在自己的藝術活動中,把意識與肉體結合起來。
因此,葛姆雷雕塑的最大特色就是直以自己的身體為創作原點,不斷探索身體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他的作品裏更有不少是他以自身為模型鑄成的鑄鉛人體雕塑。
葛姆雷希望他的雕塑可以引導人們認知宇宙的載體。他的一組著名雕塑《大地,大海和空氣II》矗立在真正的海浪、天空和海灘之間。
三座從他自己身體翻製的澆鑄人物被裝置在向着大海延伸,一個人物耳朵貼近地面,另一個跪着,臉向天空仰起,第三個人面孔朝前站立着。它們的身體朝向外面,透過感官同比它更大的某種東西聯繫在一起。
巧妙顛覆
葛姆雷既反映了全球化,也引發個人與群體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的裝置作品《土地》,始於1980年代中期,葛姆雷開始嘗試用黏土創作《土地》,最初的版本是150個小泥人。
1990年,葛姆雷製作《美洲土地》,委託了墨西哥的一個製磚家族手工製作。
他提出的藝術要求十分簡單,就是「人物形象手掌大小,容易握持,要保證眼睛很深,並且是閉上的,努力使頭部的比例和身體一致。」
於是,這個家族全體出動,男女老少超過60人,共製作了4.2萬個黏土人物。
《美洲土地》之後是1993年的《歐洲土地》,到了2003年的《亞洲土地》,小泥人更增加到16萬個,葛姆雷把《土地》看成他藝術創作的轉捩點,標誌着他從個人角度見證生存轉變為集體表現。
在《土地》系列中,物件已經變成了一個場所。小泥人將建築物限定的空間全部充滿,效果令人震撼,視覺上形成緊張的壓迫感覺。
觀眾不得不透過一個門框來看這件作品,觀眾只有通過想像才能進入作品空間,更發現自己成了藝術作品注視的物件,這種體驗巧妙地顛覆了以往的對於雕塑的空間體驗。
無論是《北方天使》中那種宏大,還是《土地》展覽中的微型小人,葛姆雷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與空間之間,內心與外部之間,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