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30日

潘天惠 電視導賞

獅.虎全紀錄

獅子抑或老虎好打?怕且永遠沒有答案,但好勇鬥狠和殺「人」不眨眼的特性,卻未必是天性使然,當我們看罷《獅王之路》(Brothers in Blood:The Lions of Sabi Sand)和《超級虎爸》(Tigers about the House)之後,或許會由心感嘆一句──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獅王之路》講述一個家族權鬥的故事,當一頭獅子決意追求權傾天下的王位,便再也沒有回頭路;《超級虎爸》則細訴人與虎的感情故事,一對澳洲夫婦本來已有一個「好」字,但仍把兩頭蘇門答臘虎收為養子。你是怎樣的父母,便教出怎樣的小孩,豈止適用於人類呢?

紀錄片的可貴在於它把生命和歲月濃縮,使觀眾不知不覺間經歷數不到的寒暑,動物星球頻道6月30日首播的《獅王之路》,拍攝時間足足長達16載,最後剪輯成兩小時的節目,分分鐘都是精華。節目把鏡頭對準南非的薩比森(Sabi Sand)保護區,記錄馬哥波獅群(Mapogo Lion)的崛起過程,並由多位頂尖專家深入淺出解釋「劇情」,當中包括世界知名動物專家薩莫尼(Dave Salmoni)。

不得不提,今年39歲的加拿大型男薩莫尼本身是馴獸師,身形健碩,樣子俊朗,其製作公司以南非為基地,主要拍攝野生動物節目。1999年,薩莫尼在訓練途中突然被重達500磅的非洲獅襲擊,幸而逃出鬼門關,有其壓陣可拉近觀眾的距離感,使內容更加「有血有肉」。

話說回來,節目內會分析馬哥波獅群的社交行為、心理策略、權力追求等各方面,配合目擊者的親身敍述,使劇情有高低起伏,有別於平鋪直述的紀錄片,充滿震撼。可愛精靈的小幼獅自降臨凡間開始,便要逐漸明白成年世界的殘酷,自我裝備準備加入獅王群英會。獅群中最年輕的兩頭幼獅怪頭(Mr. T)和捲尾(Kinky Tail),自小已綻露出王者之風,但在離群學習獨立之前,異常罕見的情況發生──獅子媽媽毅然讓外來雄獅馬古魯(Makhulu)加入,徹底改變幼獅們的命運。

屠獅大會

一個獅群主要由親屬關係的雌獅和少數的雄獅組成,團隊數量由3至50隻不等,獅群一般只容許一隻成年雄獅惟我獨尊,未成年雄獅大約會留在獅群3年左右,一到青年就會被驅逐,自生自滅,防止近親繁殖。別以為只有人類才講個「信」字,馬古魯贏得怪頭等黃毛小子等的信任後,決定領軍殺出一條新血路,自組勇悍無比的「六獅幫」。暴君王朝閃電誕生,「六獅幫」展開大屠殺,耗時一年多滅絕了逾百頭獅子,統治大部分地盤,令人聞風喪膽,敵人遠遠聽到吼聲,已經夾着尾巴走。

然而,暴君麾下,只會製造更多新暴君,經歷一輪殺戮之後的怪頭,野心外露,更準備不擇手段成為新獅子王。幼獅欲成王,必須懂得政治,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過:「我是誤入叢林的獅子。」有人覺得雄獅的本性自私不仁,從來不理會親生骨肉,只顧天天堅守領土,享受溫柔鄉,但也有人覺得自然界本來就是適者生存,獅子王的成長之路荊棘滿途,由離開群體開始便是九死一生,一將功成萬骨枯,表面上受萬人景仰,實際上是情非得已,身不由己。

萬獸之王?獅子一旦誤闖水牛群,亦會被亂角插心而喪命,雄獅既要保護獅群,亦要自保,談何容易?有親眼目睹獅子互相廝殺的受訪者談到:「雖然我們明白雄獅為了成為群族之王,必須互相爭鬥,但有時也不忍心看下去。」

正如大部分國家一樣,女性比男性長命,獅子公平均活不到12年,獅子乸卻能活到15至18歲,可見安逸的生活使動物命長久,放諸人獅皆準。

同是貓科動物,老虎和獅子無奈地總是被人類比較誰的殺傷力更大,現實世界的獅與虎根本不在同一地域覓食,很少機會狹路相逢。看完家族爭鬥的《獅王之路》,不妨再看窩心溫情的《超級虎爸》,中和一下仍未平復的心情。

引虎入屋

一連4集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超級虎爸》,7月7日開播,講述澳洲動物園保育員Giles Clark與妻子,有一天為原本一家四口的家庭帶來了兩名新成員──兩隻年幼蘇門答臘虎Spot和Stripe。Giles一家已育有一子一女,但他小時候就對老虎產生不一樣的感情,年僅16歲便全情投入保育野生虎的工作,寓興趣於娛樂,成為真正的老虎專家,成家立室後熱情不減。

2013年,澳洲動物園誕下兩隻蘇門答臘虎,成為園內近43年來首次出生的老虎BB,萬千寵愛在一身。蘇門答臘虎現時全球僅餘下不到500隻,數量持續下降,隨時有「滅門」危機,而人工飼養的幼虎有高達三成機會夭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Giles決定把兩隻老虎BB帶回家親自撫養,希望24小時零距離照顧,終極目標是把牠倆湊大後,放回野外。

與其說是紀錄片,不如說是真人騷, 節目組長時間記錄Giles一家與老虎BB相處的日子。「當你在凌晨兩點準備上床睡覺時,聽到他倆發出肚餓的咆哮聲,自不然會再次思考,應否停止『自養』行動。」虎爸承認引虎入室之後,不止一次內心七上八下,「但是,我心跳一邊加速,一邊仍想繼續照料兩兄弟下去。」

在人類撫養之下,兩頭老虎BB不久就適應到新居所的生活,甚至被虎爸訓練成溫馴的「大貓」,除了體型之外,看上去,品性與寵物貓分別不大,惟Giles不希望為外界造成錯覺,一再重申:「Spot和Stripe並非被馴化,而是我們用時間來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保護大貓

養一頭幾十磅的狗已不容易,何況是把一隻300磅的老虎藏於家中?Giles解釋與虎子相處關鍵:「首先,我們要確保不能嘈到鄰居,牠們無時無刻想打開門出去,所以你要非常警惕。」很多人下班後就會放狗,但他就要放虎出家,他再說:「每天都要散步,我們一定要好好繫住他們,在數百畝叢林包圍的動物園散步,讓牠們探索新地方。」

當一些自稱環保分子「打劫」餐廳的龍蝦放生,卻安排放到非原生水域,無知行為飽受抨擊,我們便可理解,放虎出家不等於能夠讓牠們回歸大自然,Giles補充道:「理想的世界中,老虎最終會離開動物園,可是被圈養的老虎當中,目前仍沒有例子能夠返回野外生活,我們暫時仍未做到……但圈養老虎依然是教育人類的不二法門,若非Spot、Stripe和牠們的朋友,我們也不可能得到目前的支援。」澳洲政府現時每年拿出200萬美元,支援保護老虎的組織。

「近150多年來,人類本來擁有牠們,卻去消滅牠們。」Giles仰天長嘆。原生活在印尼的蘇門答臘虎,因身體被指具藥用價值,導致被人類大量非法獵殺謀利, 牠們是峇里虎和爪哇虎以外,生活在印尼境內的第三種虎亞種(subspecies of tigers),惟前兩者已被滅絕,實在使愛動物之人痛心疾首。

沒有人喜歡與攝影機一起生活5個月,Giles直言犧牲私隱的唯一目的是喚醒外界保護自己心愛的大貓,「只要我一息尚存,仍會盡一切努力確保人類未來可看見真正的老虎,而非在電腦背景上。」當下一代懂得珍惜老虎,便不會成為獵虎幫兇。如果不想愈來愈多動物像恐龍一樣在地球上消失,我們便要好好愛護及保護牠們。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