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甲、昨天本報網站消息,阿爾及利亞效忠伊斯蘭國的武裝部隊,綁架一名五十五歲的法國遊客(尼斯人,登山嚮導),要挾法國停止空襲,不然會把人質處決。一如舊貫,法國政府當然不會向恐怖組織低頭,表示會設法拯救人質但不會停止打擊伊斯蘭國。按 伊蘭斯國是「伊拉克和敍利亞的伊斯蘭國」(ISIS)的簡譯,與數天前美總統奧巴馬誓言要消滅的「伊拉克和黎凡特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ISIL〕)是異名同「國」─黎凡特是主要包括敍利亞及黎巴嫩等地中海東岸國家的總稱。
伊斯蘭國最令世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當眾(在攝影機前)把人質斬首,這樣做的目的是藉此無人性的獸行,迫使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停止攻擊尤其是空襲該國的軍事行動;顯而易見,為拯救國人性命而放棄打擊恐怖分子的原則,任何國家都不會公開放棄!
意想不到的是,伊斯蘭國這種兇殘行為,有其「理論」根源,而這是來自一本二○○四年在回教國家流行的阿拉伯文著作、二○○六年為美國布魯金斯學社的伊斯蘭學者麥肯特譯為英文的《獸性的運用》(W. McCants: The Management of Savagery)。這本「奇書」,現在可於該學社同名網站免費下載。
據原作者Abu Bakr Naji(假名)的解釋,他撰寫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導「群龍無首」的伊斯蘭「聖戰分子」如何「有效地打擊視他們為恐怖分子的國家」。一向以來,回教激進(西方人口中的恐怖)分子,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殺人放炸彈特別是人肉炸彈的恐怖活動,雖然引起西方國家人心惶惶,令其在安檢上投放大量人力物力,雖然未能收預期效果,卻因而強化有關國家的反恐決心和行動。這種反應,讓該書作者提議「伊斯蘭武裝力量」應更弦易轍,採取霸佔土地、建立政教合一(Caliphate)自治回教國家的鬥爭方法;「割據」伊拉克和敍利亞土地而成立的伊斯蘭國,便在此指導思想下成立。
如何令兇殘的獸性發揮最大「能量」?《獸性的運用》認為建立了自治政府,其武裝分子還得經常襲擊相關國家的政府部門及「敏感的公共設施」如旅遊景點、發電站和油田;這樣做,作者指出受襲國家便不得不調動大量軍力保護這類外滙收入所寄的據點,那意味形成了「保安真空區」(a security vacuum),有利激進分子擴張地盤,而這種「戰略」,已是中東問題國家的「新常態」,油田被恐怖分子佔據的消息過去時有所聞,現在的熱門目標則是水壩,比如今年八月初伊斯蘭國武裝部隊一度「攻陷」伊拉克最大水壩,而在巴格達近郊的Haditha水壩迄寫稿時仍在伊斯蘭國手中。
對於傳媒,《獸性的運用》極度重視,近來電視上播映不少身着黑袍的蒙面「聖戰戰士」於沙漠地帶受訓的片段,便是有關組織有計劃地為恐嚇西方人民而攝製的「特別節目」;而當眾宣布若不停止空襲便會把人質斬首,是本書第三章《利用暴力》(Using Violence)強調的重點。作者斷言此舉可對「外國勢力」發生威懾作用,觀看國人親人被殘酷處死,會形成一股迫使政府答應「恐怖分子」停止空襲訴求的民意,如果有關政府因此改派地面部隊圍剿「恐怖分子」、營救人質,便中伊斯蘭國「下懷」;經歷阿富汗(二○○一年)及伊拉克(二○○三年)兩役之後,西方國家對派遣地面部隊入侵中東國家,已有餘悸,因為地面戰爭必有傷亡,回教戰士視死如升天享樂(九一一慘劇發生後,筆者寫了不少與此有關的評論,多數收在《風雷魍魎》一書;比較詳細的有《為上天堂爭作孽 死不足惜你我他》),但西方士兵身驕肉貴,必會引起國內反戰反政府浪潮。
不過,《獸性的運用》的估計完全錯誤,迄今為止,美國仍只會做出在伊斯蘭激進分子眼中是沒有男子氣概的暴行如空襲(特別是以無人飛機),昨天《每日電訊》圖文並茂的頭條新聞便是《美國空襲敍利亞境內的ISIL》,料今天本地傳媒有全面報道。對美國及其盟國來說,空襲是最不犯本(鈔票都是憑空印出來的)、不傷人命而又可令軍火工業受惠的行動;加上不為拯救人質而放棄對恐怖分子的攻擊(空襲),還可令當權者站穩道德高地。因此,對ISIS或ISIL的狂轟濫炸,必然會變本加厲!
乙、蘇格蘭的獨立公投,投票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四點六,結果顯示反對票百分之五十五點三、贊成票百分之四十四點七,令「蘇獨」失敗,有三百零七年關係的「婚姻」,遂不必以「痛苦的離婚」收場。「蘇獨」公投前夕,對其成敗的預測,可說車量斗載,惟據「不可對孤立的假設論證」的「杜恒—昆因命題」,其正誤只是運氣好壞的反映!筆者憑女性承擔風險意欲低於男性的投資理論而作的預測,總算過關;不過,此關過得非常勉強,因為反對及贊成票之差約十個百分點,但比率達百分之二十強,差距這麼大,女性票顯然不可能起決定作用。英國執政黨(保守及自民)當然因而鬆一口大氣,聯合王國沒有在他們手裏「分家」;「最好別分離」(Better Together)運動的中堅工黨,更喜形於色,因為經過這番「離婚驚魂」,執政黨元氣大傷,工黨在下屆大選勝出機會,相應提高。
主催此次公投的蘇格蘭國家黨黨魁、二任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因公投失敗而引咎辭職(十一月離任),其承認失敗的演詞相當感人(這令筆者想起台灣民進黨主席上屆落敗時的演詞),既有民主氣度又有人文深度和文化修養。蘇格蘭本土的權力交替雖然十分順利,但由於贊成「蘇獨」的選民佔四成半,最大城市格拉斯哥的贊成票且佔絕大多數;加上昨天本報國際版引述薩蒙德指稱「五十五歲以下蘇格蘭主流民意都支持獨立」,那意味此次公投結果只是「延後獨立」(independent deferred)而非長期不獨立,這即是說,蘇格蘭獨立分子並未死心……「蘇獨」分子現正籌組一個以工黨和國家黨成員為主幹、有更強烈「國家意識」的「新左」政黨,此事若成事實,爭取「蘇獨」的活動陸續有來,聯合王國的麻煩沒完沒了。
公投之前,保守、自由及工黨三黨黨魁,均試圖以「放權」爭取蘇格蘭人回心轉意,公投後「大局底定」,卡梅倫首相已露悔意,表示會如承諾「放權」的同時,在「英格蘭人為英格蘭事務立法」(English votes for English laws)的藉口下,試圖禁止蘇格蘭在西敏寺的議員就英格蘭事務投票,這既有規範蘇格蘭人對英格蘭行使權力的用意,更根本的原因在以此削弱工黨的力量,該黨有四十一位蘇格蘭籍的下議院議員(蘇格蘭在下議院一共佔五十九席)。顯而易見,一旦此計得逞,蘇格蘭及工黨在國會中的影響力將大降……
「蘇獨」短期內無法成事,但兩地糾紛未完未了,不論處理是否得當,都會削弱聯合王國的國力及國際影響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羅致光批民主黨「遲早死」 |
上一篇: | 中央爭取人心擺錯了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