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新冠疫後香港社會號稱復常,但確確實實恢復常態的,乃港人喜愛外遊的興致,留港消費的意欲反而比三年疫情期間更差,市面上原本繁華璀璨的夜生活一潭死水,於是特區政府高調推出「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企圖刺激夜間經濟。暫時而言,成績未算理想,華燈初上即顯夜闌人靜,唯有把希望寄託於即將來臨的中秋佳節和十一黃金周。
受惠於恢復通關,港人北上內地吃喝玩樂蔚然成風,旅遊日本也是絡繹不絕。日本觀光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港人遊日開支達二千零八億日圓,較二〇一九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六點四,超越疫前水平。
港人寧願北上內地或旅遊日本,部分原因是香港物價太貴,適逢人民幣和日圓貶值,對於港幣兌換者形成難以抗拒的誘惑力。港府嘗試搞活夜市,既鼓勵留港消費,又吸引旅客訪港,動機無疑良好,然而也得斟酌手段,假如方法用錯了,即使高官沒公開預設KPI,最終大家又是白忙一場。
灣仔「海濱藝遊坊」是反面教材,開壇首日缺乏電力供應雖令人搖頭嘆息,尚屬次要的技術性問題,尤其匪夷所思的是官方的處事邏輯。主辦單位居然要求十月一日國慶煙花滙演當天,攤檔必須縮短營業時間,下午四點便要關閉。夜市攤檔不准夜間營業,委實諷刺,唯一解釋是憂慮煙花滙演人流太多,有機會造成混亂,所以不惜釜底抽薪。受到輿論批評,發展局轉軚了,昨天(二十八日)在社交網站發文,指警方經進一步評估後認為,「海濱藝遊坊」在國慶日的開放時間可以寬鬆處理,日間延至下午五時前離場,晚上十時半重新開放至翌日凌晨二時。
算是寬鬆處理,惟實際意義不大,夜市攤檔白白錯失五時至十時半人流最盛的做生意機會。相信不少人感到大惑不解,若有警方在旁維持秩序,為什麼不容許觀賞煙花滙演的市民光顧夜市攤檔?
為了配合「香港夜繽紛」,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表示,正與政府部門磋商籌備十一月在廟街設立美食街,將於廟街佐敦道牌樓至南京街一段約一百米的街道,放置攤檔售賣地道小吃,亦會邀請少數族裔人士售賣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等國家的美食。
廟街原本就是香港著名夜市,奈何隨着歲月流逝而日漸式微。若要搞活廟街,估計政府最棘手的是怎樣處理當地龍蛇混雜的地區生態。棘手還棘手,只要政府願意透過有效法規將地區人士導向正軌,廟街始終不失發放光芒的潛力。
「改邪歸正」不妨以台北市華西街為例,上世紀這是藏污納垢的紅燈區,街頭是娼館,街尾是藥房,中間多的是以壯陽為號召的蛇肉店及鱉肉店。經過台北市政府銳意改革,一九九七年通過廢除《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意思是廢除公娼,當地戲稱為「逼娼為良」,華西街變得煥然一新,現在專門規劃為民俗藝品和特色小吃進駐的觀光夜市,且不乏高級餐廳經營。
舉凡人頭湧湧的夜市,無可避免產生髒亂感覺,可是管理上絕對有空間達致亂中有序的平衡。台灣的夜市多不勝數,而且容許明火煮食,管理之道不外乎官民之間取得恰當的默契,髒不能太髒,亂不能太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特區政府如果不摒棄「市容潔癖」,難以效法台灣將夜市文化發揚光大。
灣仔「海濱藝遊坊」在國慶日原先只准營業至下午四點,隨後所謂放寬,仍然不許在五時至十時半營業,歸根究柢也是「市容潔癖」的心魔作祟,深怕人多就亂,索性「斬腳趾避沙蟲」。
在警方維持秩序之下,搞活夜市應該容許亂中有序,卻又毋須屯駐過多荷槍實彈的防暴警察,以免嚇怕本地市民和外來遊客,影響興致。誠如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近日在報章撰文所言,香港不乏國際眼球,惟近年外界對港認知變得複雜且負面,形象「困惑模糊」。張炳良認為,港府「天天唱好之餘,須正視外圍觀感」。
搞活夜市的大前提是搞活人心,本地市民和外來旅客的觀感乃非常重要的一環。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煙花期間無夜市 折射欠通盤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