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6日

社評 社評

人民幣止瀉初見效 儲局放鴿送上暖風

美國聯儲局下周舉行議息會議,普遍預期按兵不動,原以為只屬例行公事,其影響卻可能非比尋常。當前中國循各方位推動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美國加息周期若真的到此為止,中美貨幣政策可免進一步背馳,浪接浪的穩人民幣滙率措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更重要的是,外部環境和息差帶來的挑戰得以緩和,當局加強力度提振經濟時,較少覊絆之憂。

內地中央部委早前頻密推出刺激措施後,近日人民銀行接力出招,就在聯儲局議息前,率先於周四(十四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零點二五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資金逾五千億元人民幣,今次不但少有地火速於翌日生效,更在聲明中罕見地提及「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滙率基本穩定」。接着於周五公布的八月份工業增加值和零售總額增幅俱勝預期,儘管首八個月固定資產投資雖略遜估算,樓價亦遠未止跌,經濟整體上似有跡象觸底,為市場帶來一點憧憬。

無論中央的措施覆蓋面如何周全,也得有穩定的滙率和市場信心做基礎。人行近日可謂板斧盡出,包括挾息加重沽空離岸人民幣(CNH)成本、暫緩大型銀行把購滙敞口平倉、管控企業購滙規模等,成功令美元兌人民幣連日處於七點三以下。

然而,透過行政手段管控供求只可治標,人民幣滙率中長期表現,歸根究柢取決於兩大因素。第一,中國經濟自身底氣必須不斷增強;第二,美國四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周期離結束到底多遠。聯儲局下周暫停加息雖無懸念,利率見頂與否尚待確認,主席鮑威爾言論孰鷹孰鴿、點陣圖反映的利率峰值處於哪個水平,不僅關乎美國經濟榮辱和物價走向,對中國能否在相對穩定的貨幣政策環境中抓緊時間振興經濟,同樣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議息在即,號稱「聯儲局傳聲筒」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事先張揚,局方政策立場正發生「重大轉變」,部分官員日益擔憂過度加息導致經濟衰退,甚至引發新一輪金融動盪,決策層將更審慎地考慮未來利率路徑。

假如這名記者吹出來的風正確,精準傳達聯儲局的最新意向,對中國無疑是好消息,意味日後美國想再加息的話,門檻已大大提高。事實上,歐洲央行周四(十四日)決定調升利率零點二五厘,在聲明中指新的緊縮水平將為控制通脹作出「重大貢獻」,暗示加息周期極可能就此畫上句號。歐美經濟強弱有別,惟美國勞工市場已露疲態,通脹若未見再度升溫,緊縮累及就業,隨時成為聯儲局最大的敗筆。

證諸數據,美國八月份通脹率百分之三點七,高於預期,但主要受油價上升驅動,撇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減慢至百分之四點三,為近兩年最低,通脹仍未脫持續放緩格局。就業市場方面,最新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三點八,雖談不上引發憂慮,可是職位空缺、自願離職率等勞工市場領先指標連月下滑,反映求職不再那麼容易,打工仔議價能力減弱。原油供應緊絀推高價格,聯儲局無能為力,但油價過高必然打擊需求,市場最終自然調節。

回到地球這一端,密切注視美國利率動向的還有日本。該國央行正在加緊部署改變超寬鬆貨幣政策,行長植田和男日前語出驚人,指實施七年的負利率可望快至今年底結束,除了引導市場預期外,顯然針對日圓弱勢試圖口頭干預。不過,日本仍在執行孳息曲線控制政策(YCC),美日息差倘進一步擴闊,植田「口術」再了得亦無助於扭轉日圓荏弱,因此同樣需要聯儲局表現得鴿一些。

歐洲央行先一步暗示加息周期抵達終點,歐羅兌美元應聲下挫,聯儲局若不緊隨其後放鴿,反而發出鷹派訊息,美元勢必強上加強,對中日力求維持滙率穩定大大不利。美歐央行做決策時,只會考慮自身利益,其他國家卻要承受由此產生的溢出效應,實屬無奈。中國內地經濟最壞時刻或已過,若此時有一個相對平順的金融環境,貶值和走資壓力紓緩,相信穩經濟的政策效果會加速彰顯。換言之,全球觀望聯儲局這次會議是否送上暖風,讓其他國家及地區乘便順水推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