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
上月傳媒揭發立法會表決部分政府法案時人丁寥落、投票率偏低,加上「立會好聲音」演唱會惹來批評,令一眾代議士捲入輿論風眼。筆者聽聞有議員接到「溫馨提示」,被勸告盡量減少出席非公務性質的活動。
然而,有建制派人士坦言,有些活動涉及與社會各界聯誼,又或慶祝紀念特別日子,難以清晰界定是否「非公務」,充其量只能避免像以往般在開會中途「閃一閃出去」出席相關場合。從昨天財務委員會審議向賑災基金追加撥款所見,議員發言明顯較之前踴躍,似有意改善表現挽回形象。
特首李家超周二主持行政會議前,被問到近期立法會議員表現備受爭議事件,他明言議員受公眾及傳媒監督,相信他們會聆聽意見,符合社會期望。消息透露,議員參加各類活動造成的社會負面觀感引起有關部門關注,部分議員收到最新指示,應盡量減少參與非公務性質的活動。
有政圈中人表示,留意到近日地區社團舉辦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邀請的議員較往年少。早前主持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抗戰勝利電影欣賞會的該會理事長兼選委會界議員蘇長榮向筆者說,該活動每年由港島聯與民政事務總署合辦,主要目的是電影欣賞及向抗日老兵致敬,除了必然邀請民政官員外,並無其他顧慮,惟他承認今年簡化了儀式,取消嘉賓上台合照的環節。
有議會新丁向筆者解釋,雖然認同急需改善形象,可是對於哪些場合屬於「公務及恰當」很難完全摸得清,又指今時今日議員不可能如殖民地時代般高高在上,與各界密密聯誼在所難免。
九龍社團聯會副理事長兼九龍中議員楊永杰表示,未聞減少出席非公務活動的溫馨提示,他和所屬團體會繼續按計劃參與和舉辦各類活動,包括慶祝國慶等;他指出,儘管主禮形式值得反思,卻沒理由缺席或縮減規模,須知道部分場合是接觸不同人士講解政府政策和收集意見的好機會。
有議員認為,現時立法會的問題根源不在於議員不務正業,而是發揮空間較昔日狹窄,才突顯議員「出場比出席多」的負面印象。他直言「行政主導之下,既要支持政府,又要善意批評,火候不易拿捏;加上現在無機會與反對派交手,巧婦難為無米炊」。
昨天財委會上,表決時的在席人數罕見地超過50人,發言人數更有40人,然而人多不一定代表好辦事或效率高,財會主席陳振英在會上就提醒部分議員提出的問題重複,這某程度折射出今天議會的質地問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面子工程假大空 關公牛郎也瘋狂 |
上一篇: | 夜間經濟需要日間商機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