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6日

劉炳章 泛舟論章

搞活經濟豈止夜市:挑戰及機遇

日前筆者路過尖東及銅鑼灣一帶,這些以往的購物天堂,竟變得人去樓空,吉舖到處可見;眼見特首及司局長們力谷夜市經濟及推銷香港,社會上亦有人提議地攤經濟,不免感到治理之艱。香港的GDP以四大支柱產業為主,據統計處資料,2021年,貿易及金融各佔香港GDP逾兩成,旅遊業受疫情打擊嚴重,僅有0.1%。香港面對的有結構性問題,更有全球共同應對的問題,非一己之力可力挽狂瀾。政府力推夜市經濟,誠然對推動旅遊、本地消費有一定效力,但絕不能把「恢復經濟」的重擔主要寄託於此;主食不足,不能用配菜頂替。

參考2023年第二季經濟增長,增幅數字為1.5%,低於第一季的2.9%。在這個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期,政府正尋找各種方法來刺激經濟,消費僅是其中一個小部分,未必對宏觀經濟有大幫助。消費券的派發得到大眾好評,對提振消費市場和信心有一定作用,其與夜市模式雖同樣政府主導,但消費券更多是以強制性限期消費,刺激總需求增加,後者則是在提高消費市場供應,二者效果未必一樣。

延長開舖無用 地攤只保就業

先講夜市。香港經濟低迷的情況愈來愈明顯──請注意這是「日市」中出現的問題,目前市道疲弱,主要是商店主動結業,這是需求不足、入不敷出、無利可圖的後果;在此情況下搞「夜市」,可以有兩個含義:一是協助商家延長「日市」營業時間,補貼人力資源及設備折舊成本;二是參考內地「地攤經濟」的樣式,為小規模經營者拆牆鬆綁,給予消費者較多低廉商品及服務選擇。

我們注意到的市面冷清實是「實體店」落幕。數年的疫情帶動電子商務普及化,愈來愈多人足不出戶網購,實體店被替代。對實體店的需求減少意味着商家可削減原有的僱員,即使業務擴張,也不需要再增聘人手。

電子商貿對傳統進出口、物流、零售行業的衝擊,正如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的規律一樣,屬於「世界大勢」──不可抗及不可逆轉的趨勢。香港的大小商家應該力爭轉型,過程中也需要政府的配合及支援,如想把「夜市經濟」的潛力發揮最大,或將「日市經濟」做大,更好是將兩個市「做大個餅」,不能只談傳統的日夜市,而是應該思考新時代虛擬經濟(如Web 3.0)如何與傳統產業結合,開拓出更有香港特色的吸引點,才可引發日夜市消費、旅遊、營商模式等連鎖反應式提升。不然,只延長營業時間,未拉動需求側,消費依舊不足,徒增加開支(更不要說勞工不足的問題),得不償失。

夜市或地攤經濟雖然體量不大,但可短期提供臨時就業,減少「遊民」無所事事。方法上,可考慮推出支援措施,如免息貸款、發動演藝界/體育界助陣宣傳、為地攤範圍提供水、電、衞生清潔、人流控制等,可對小規模從業者帶來一些便利。

若說夜市經濟是參照內地的「地攤經濟」模式,它在內地的原意是保就業,作為推動經濟「三頭馬車」中的消費(另外是出口及投資)而言,作用體量不大,僅作補充,未必適用於香港。畢竟,香港的失業率並不嚴重,最新失業率降至2.9%,優於市場預期。更大的問題在年輕勞動人口減少及人才資源錯配,就如金融發展局的研究顯示有大概45%的金融服務業人才有意離開香港。

再者,香港年輕人的整體學歷比起20年前大幅提升,卻「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學歷高者希望從事有增長潛力的職位,囿於產業結構的高度金融化,除專業人士之外,不少畢業生都希望進入金融行業,這是供需失調。若要叫年輕人「放下身段」從事低增值行業,他們甘心嗎?參考內地的「孔乙己現象」,不言而喻。

豁免轉型費用 容忍工廈經營

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特性」是什麼?值得深思。香港的特色不應該只是夜市、地攤或者購物天堂,而更重要的是:背靠中國內地龐大市場和機遇,能吸引全球投資及人才,有特色的中西結合經濟體系。

發展經濟首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營商環境。近日,觀塘駱駝漆工廈有食肆違反地契,「違契就是違契」,遭到整頓,無可厚非,而且工商混合經營模式存在安全隱患。筆者知道更有卡拉OK、酒吧、大賣場等,不但存在安全隱患,更對合規經營者有不公平競爭;類似情況長期存在,難道政府不知道?其實,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工業式微,工廈租金便宜,食肆進駐工廈,為基層勞動工人解決「醫肚」問題,低下階層娛樂、購物等亦存在不少市場需求。但為何工廈單位業主不向政府申請改變用途?無非是行政手續麻煩、地政處收取臨時豁免費用temporary waiver俗稱「容忍費」高昂,而且業務前景不確定,所以這些經營者便得過且過地偷偷經營。

政府一方面想搞夜市、地攤,谷經濟、保就業,一方面則要取締違契的工廈食肆,彷彿面對兩難局面。如何做到不打擊低下階層經濟圈,但又在安全情況下可以繼續經營?

對此,可否參考政府活化工廈政策中有關以特別豁免書安排得以免補地價(但收取行政費)而改裝整幢工業大廈(可改作商業、文創、過渡性房屋等用途)的方法,讓合乎此等特別豁免書要求、業權分散的工廈食肆、洒吧及其他經營者繼續經營?甚至免收「容忍費」?整幢工廈與個別單位可否享有同等待遇呢?其實政府收取「容忍費」,意味着非工業用途經營是可「容忍的」,就如政府對界定的非法僭建物收取差餉地租。這裏涉及社會公義,政府應趁機檢視。

在宏觀層面而言,香港經濟進出口受外圍影響,目前着力點應放在投資。在外來投資減少的情況下,政府需要增加本地投資,例如基礎建設來刺激經濟。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認為,通過增加政府支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即使帶來短期財赤)可推動經濟增長,以往經驗證實這可創造就業機會,並刺激消費和投資。政府牽頭增加公共開支,有一定提振作用;但憑政府一己之力,不足以全面激活,需要各行各業共同有動力進行各種經濟活動。例如政府與私人財團合作投資基建,或以長期經營權收入鼓勵私人財團投資基建項目,如三隧工程。

另外,房地產是香港中產階層主要財富儲蓄,一手樓銷售淡靜,二手樓買賣慘淡,如何激活這些「睡了覺」的財富,用於經濟活動中?可考慮撤辣或減辣、放寬按揭成數、優惠二手樓交易稅率、家居裝修低息貸款等招式。自2009年起政府推出多輪辣招,在量化寬鬆政策及長期低息的環境下,無疑能夠遏止「炒風」,然而辣招實行至今,世界已進入加息潮,早期油塘一個新樓盤大打折扣出售便是明證。如今撤辣或減辣有助樓市復常及招商引資,但亦要考慮會否鼓勵炒風、過度刺激樓價上升而增加供樓者負擔。買樓印花稅有3種:1)額外印花稅,防止短炒投機,2)買家印花稅,針對外地買家,3)從價印花稅,不利收租投資。可以考慮減或撤買家印花稅,有助吸海外人才、外資,而對本地樓市、用家及供樓者影響較小。中長遠來說,可對樓市「辣招」作適當有序的分層、分期放寬。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股市對於經濟的發展和增長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反映投資者對香港經濟的展望。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中美關係緊張、全球貿易以及經濟不太樂觀的因素都增加了股市的不穩定性。為了提高股市的流動性,減少印花稅成為近日熱議的選項,但陳茂波司長強調單一措施不足以解決問題,需要採取多種綜合措施,政府成立的專責小組將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要實現長期、結構性的經濟提振,長遠需要依靠優質的監管制度和便利、低成本的交易機制,吸引內地及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例如改進上市制度、交易機制和市場環境等。改革資本市場是「持久戰」,更需要持續搞好香港自身的競爭力及經濟發展,「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不能過度依賴單一的財政收入來源,如賣地和發債。在全球及內地經濟整體下行時,更不應期待中央惠港「派糖」援助,需要自行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發債是短期的cash in flow正現金流入,可以救急,但本質上仍是負擔liability,更要支付利息,我們始終無法避免發展實體及虛擬經濟、產業多元化的需要。

切忌稀釋兩制 連結全球南方

在香港未來的發展中,要保持真正的「國際化」優勢,就不能只重視與「全球北方」(北美、歐洲發達國家)的連結,相反在中東、中亞地區經濟愈發增長的時代趨勢下,更應積極把握「全球南方」機遇,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對世界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80%,中國經濟及「全球南方」的國際重要性正迅速提升,發展需求潛力龐大,機遇滿載。香港豐富的金融及專業服務經驗,將能協助國家整合國有企業及國際私人資本,以更多元化的途徑協助國家與「全球南方」──東盟、中東中亞地區國家展開官商合作,同時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民間外交,發掘新的貿易投資機遇,為「三頭馬車」增添新燃料。

作為全球最開放的自由港,香港「買全球、賣全球」,經濟發展離不開內地市場及國際社會;在不牴觸國家安全及利益前提下,排外、去英語化、仇富、鬥地主、民粹主義,都不利「兩制」;稀釋的「兩制」,不利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定位,也失去其作為國家對外開放及反制西方圍堵的窗口。香港一旦拋棄固有特色、遇事對國家「攤大手板」、不求進步,長遠而言,對國家也失去應有的價值。

我們需要更開放、更積極主動吸引外資、外商、外來人才,多學習並吸納各地各種能捉老鼠的「好貓」,不宜自滿「有麝自然香」。美國對中國不斷加重壓制,拜登政府早前的行政命令再次加重對華技術封鎖,中國經濟力抗美西方壓力,香港當要自強,勇敢面對經濟下行。刺激經濟沒有什麼花招,不能變魔術,必須制定實務可行的政策,努力把政策落到實處,令成果最大化,走出困局。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