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6日

社評 社評

河套區不同法制須探討如何接軌

國務院早前發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連同橫琴、前海及南沙,內地與港澳有四個合作平台。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昨天(五日)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表示,河套區雖然面積最小,但科技創新特色明顯,相關規劃是量身訂造,做到「三個堅持」,以發揮「一區兩園」優勢,集中承載一批深港科技創新資源,在推動打造協同創新高地、有效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專程赴京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出,合作區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涵蓋大概三百公頃的深圳園區和八十七公頃的香港園區。特區政府研究加快發展香港園區,將規劃具有不同產業主題的分區,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區、產學研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新科技先進製造區,以及人才住宿區、商業和附屬設施等。陳國基又說,香港的港深創科園第一期首三座大樓將於明年底陸續落成,同時會透過招商引資,加快興建高質量的科研及產業設施。

河套區若要成事,香港與深圳必須通誠合作。深圳市長覃偉中聲稱,將舉全市之力推進河套合作區建設,重點包括,着力激發跨境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活力,着力鏈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着力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着力推動「一區兩園」協同開發建設。覃偉中介紹,目前已經在深圳園區設立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機構,香港五所知名高校在深圳園區設立了十個創新研發平台,落地了世界五百強研發中心五家、獨角獸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五家,滙聚海內外院士十二名、科研人員三千餘名。

深圳原本已在創科範疇發展迅速,被譽為「中國矽谷」,河套區內的深圳園區如無意外能夠順利邁開腳蹤,事實上亦已見相關項目進駐。問題卻是,香港創科事業起步較遲,河套區內的香港園區是否可以追落後?按照陳國基的講法,未來幾個月會公布關於香港園區的細節。毋庸置疑,瞠乎其後的香港實在有必要急起直追,否則難以利用河套區更快更佳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從四方面部署主要任務,一是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二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三是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四是打造滙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長逾萬字的規劃對於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着墨最多,涉及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以至知識產權、稅負、就業和社會保障、科研管理、市場准入,內容圍繞便利化、市場化。

香港和深圳各自沿用不同的法制和稅制,絕對是推動河套區合作發展的難點甚至痛點,類似情況亦出現於包括澳門在內的大灣區,因為存在着「一國、兩制、三法域」。河套區的「一區兩園」必須盡快釐清不同的法制和稅制怎樣接軌或者糅合,以便香港和內地企業放心投資,並且向外國招商引資,做到真真正正的國際化。

香港律政司今年一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由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領導,成員由法律業界、學者、商界、內地港人代表及律政司代表組成。專責小組主要聚焦於加強大灣區與香港特區的司法協助及促進法律實務接軌。張國鈞曾經透露,律政司正與內地有關部委積極探討有序拓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的措施至整個大灣區,深化大灣區內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專業合作和優勢互補。

大灣區的法制銜接、規則對接和人才連接,皆無先例可循,「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如果運作良好,不失為可取之道。倘大灣區可以積極探討有序拓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那麼河套區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是否能夠依樣畫葫蘆?對於外國投資者是否適用?律政司和內地有關部委亦該認真研究,以便位處邊境的河套區得以動起來,建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