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
超強颱風「蘇拉」已離開香港,善後工作正在進行。這次颱風正面襲港,其威力不亞於2018年的「山竹」。9月1日,颱風從八號風球升級為九號風球,最後成為伴有狂風暴雨及風暴潮,香港天文台懸掛最高級別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十號風球」超過7小時。儘管颱風兇猛,但由於應對得當,颱風造成的損失遠遠小於「山竹」。
香港許多市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至少造成458人受傷,另有不少於6萬宗塌樹報告。而此次「蘇拉」過境,僅錄得86人受傷、1545宗塌樹。颱風過後,各區塌樹迅速被處理,交通秩序很快恢復正常,並沒有出現混亂現象。
本屆政府上任之初,就提出建設「有為政府」,凡事積極作為,提前謀劃,此次應對超強颱風「蘇拉」體現了這種作風,我們應讚一讚「蘇拉」颱風下的有為政府。
應急機制見到實效
我們回顧一下政府對此次超強颱風的預案。行政長官李家超很早做出了安排,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負責統籌,由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負責協調,成立了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會議,集合共超過20個部門,形成了「1+N」的應急聯動機制。「1」就是紀律部隊,這是搶險救災的主體機構;「N」就是相關的部門,都是搶險救災重要力量。
督導委員會於8月31日開會,制定防風指引,並按照天文台最新科學預測,決定提前宣布在9月1日凌晨,掛出八號風球。這一提前預警,讓市民能夠預早選購糧食,交通工具能夠預先安排班次,僱主能夠預先制定僱員工作;同時,政府提早宣布所有學校,包括中學、小學、特殊學校、幼稚園和幼稚園暨幼兒中心9月1日停課一天。會後,各部門迅速行動。在鄧炳強的坐鎮下,保安局啟動轄下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通過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聯合運作平台」監察市面情況;警務處額外預留1450名警員支援抗風前線;運輸署啟動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加強應對颱風期間出現的緊急事故;民政事務總署提前開放多個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的市民入住,而各區「關愛隊」隊員或義工會在當區的臨時庇護中心開放期間派員協助。醫院管理局也加強人手,在醫院留宿的醫護人員較平常多出約20%……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
「八號風球」生效後,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定翼機,「逆行」前往颱風中心探測風眼,傳回清晰的「蘇拉」風眼和眼壁圖,並將蒐集回來的氣象數據即時傳送給天文台作後續分析。膽大心細,令人敬佩!
過往,特區政府的應急機制存在漏洞,主要表現在部門之間協同不夠。比如,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過度依賴紀律部隊,而忽視了其他政府部門的職能和作用。搶險救災,紀律部隊理應衝在前面,但面對特別大的災難,如果單靠紀律部隊,救災效率和效果則受影響,況且,紀律部隊也需要後援。
新的應急機制突出跨部門聯合的作用,根據事件性質的不同,需要哪個部門參與,就安排哪個部門參與。由政務司司長負責統籌,由保安局局長專責協調,確保了部門之間配合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事實證明,這套應急機制很管用,達到「上下貫通,前後一體,左右協同」的效果。我們應為政府創新應急機制點一個讚!
「蘇拉」襲港之後,街頭無數樹木折斷,多處出現水浸、塌棚架,一片狼藉,不少市民預計,按政府以往的動作和效率,至少需要一周以上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然而,特區政府啟動新設「全政府動員」級別,全力推進善後工作。約百名公務員走進社區,清理被吹斷的樹枝和雜物。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司局長亦深入一線,現場安排督促善後工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往保安局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及灣仔;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率員前往沙頭角的臨時庇護處所……
與2018年「山竹」襲港相比,這一次災後恢復很快,市民的生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颱風吹襲期間,多個政府部門及不同機構單位人員,在惡劣天氣下緊守崗位,維持本港緊急救援服務、應對突發事故、傳遞颱風消息及提供其他公共服務,有工作人員更在工作期間受傷或不適。李家超向他們致以慰問,並代表全港市民向各單位人員表達感謝。
香港公務員歷來習慣於按部就班,「程序」和「界限」的意識非常清晰,不會多做一點事情。若在平常時日,這樣的習慣無礙,但災情不會按照預想的程序演進,也不會照顧各個部門的分工;救災必須臨機應變,每個公務員都要多做「界限」以外的事情,才能確保工作無縫銜接。
此次救災及善後工作中,公務員積極作為,主動擔當,體現出公僕意識開始強化,我們應為此點一個讚!
眾志成城態勢顯現
此次應對颱風期間,顯示出眾志成城的態勢,這對於香港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值得珍視。
筆者注意到,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社交平台發文,由衷感謝各位前線同事,不畏惡劣天氣堅守工作崗位,爭分奪秒出動救援和服務市民,令大家得以安全度過超強颱風。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在社交平台也發文表示,十分感謝各位同事於短時間內迅速有序奉召出勤,事件反映同事有隨時候命的意識,也能圓滿完成緊急指派的行動。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則寫信致謝一線警員,稱讚「心繫社會,隨時候命」「大家的專業表現讓我引以為傲」。還有不少網友留言感謝前線人員,「致敬所有香港警察」。
颱風過後,公務員帶頭上街清理垃圾。在他們帶領下,全港各界社團義工紛紛自發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搬移塌下的樹幹樹枝,迅速清理路面的垃圾、雜物,為風暴下受損失的市民及時施以援手。市民也由衷地感謝特區政府和社團:「辛苦大家了!社區好在有你們!」
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自然災害來臨,沒有人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只有大家心手相牽,風雨同舟,才能渡過難關。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這一次,香港就是這樣的城。
天有不測風雲,每次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特徵和表現,也不能要求政府每次都做到萬無一失,但只有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就是進步,就值得信賴,就是有為政府!
身處北京的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香港此次超強颱風十分牽掛,他多次致電中央涉港部門,了解香港災情和恢復狀況。三年半來,中央對香港治理十分關心,夏寶龍多次指出,「特區政府應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防範和抵禦自然災害,也是「香港治理」的重要內容。從這次成功應對颱風「蘇拉」來看,特區政府向中央、向市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我們應該向特區政府點一個大大的「讚」!然而,香港前行路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蘇拉」,需要特區政府每一次都能交上精益求精、臻於至善的答卷。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來一場駱駝漆大廈大改革 |
上一篇: | 大灣區就業計劃擴闊青年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