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新的歇後語正在流傳:「大腳底抹油──潤之」。潤,本來的意涵是滋潤、養育,恰如《孟子.梁惠王》謂,「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此即天有雲飄雨降而滋潤萬物,養育生態,樹茂草盛。
此歇後語在北上廣日常交談中的運用,是取英文run近似音譯的意涵,泛指跑、逃跑、離去,似香港廣府話「走佬」之意,實指離開家園移居外國。
遠離家園,有兩種主要模式。一是走資派,富起來者或大富豪合法移居外國,並轉移大量財富,此即「大腳底抹油──潤之」;二是冒險派,弱勢群體冒生命危險偷渡出境。
高淨值富翁 落腳新加坡
幾家全球有名的移民諮詢公司稱,這幾年紅色中國(下稱紅中,統計數據不含港澳台經濟體)的走資派大增,其中超級富豪(財富超過10億美元)的「最愛」,是新加坡。
各國的社會分層或投資移民分類統計,對富翁的量化指標差異甚大,通常以擁有可動資產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為富翁起點,俗稱「百萬富翁」。在房屋價昂的香港,有百萬美元資產者,只能算小康,連中產階層也說不上。
在新加坡或西方,富翁通常稱為高淨值者(HNWI, Hight Net Worth Individual)。真正擁有大量財富的,稱為超高淨值者或超級富豪。新加坡居留權的門檻較高,財富的起算點通常超過500萬美元。
富翁僅0.3% 財富佔67%
英國諮詢公司亨利(Henley & Partners)最近發表的報告,評估2023年高淨值者移居外國數量:紅中13500人、印度6500人,分別居全球一二位。前者選擇移居新加坡,約3500人,每人至少有可投資財產600萬美元(約800萬坡幣、4700萬港元)《聯合早報2023.6.1》。
紅中的體積大。人口、經濟規模(GDP總量)很大,居全球第2。衡量經濟實力的人均量卻較小,例如人均GDP和工資收入。
據官方數據,2022年的人均GDP約8.5萬人民幣(人民日報2023.3.1),折合1.27萬美元,低於全球平均數(約1.3萬美元),仍遠離發達國家最低門檻。全社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中位數約略超過2000元(表,3項)。收入2000至5000元的,佔90%。
雖然大多數人還未真正富起來,但富裕階層確已形成。所謂富裕階層的量化指標,官方和民間有差異。北上廣常用的標準是:每戶全年收入10萬至50萬元人民幣,為中等收入階層;超過50萬元,是富裕階層。有些經濟學者定的門檻較高,是150萬元。
大型國企中金公司的抽樣調查,或較接近富翁的實況。
這家公司的2023年調查報告透露,富有階層的140萬戶460萬人,佔人口總數的0.33%,佔私有財產總量的67%(表,5項)。
這個階層擁有資產290萬億,戶均2.07億元,人均6304萬元。與中低收入比較,實是天淵之別。
2022年,衡量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已超過0.7(官方多年的數據是0.48),高於0.5的風險臨界點。
數據突顯富有階層的「一小三大」特色:戶數和人數小,財富量及其佔的比例大,貧富差距甚大。
富有6大類 高管進賬豐
富有階層可粗分為6類。
第1類,領軍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的高管(董事長、執行官或總經理之類)。
據上市公司年報等資訊,一些高管年收入6000萬至8000萬元,如加上配股、認股證衍生的利益,總收入超過1億元。
公務員系統的一些官媒和影視界名人、歌星等,因收入豐厚而成為富翁。
第2類,具尖端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
他們與投資者(國企或私企)合股組成公司,讓渡知識產權,轉化為批量製造生產而生財。與軍工國企合作發展尖端科技產業者獲利尤豐,其中有量子物理學家成為AI(人工智能)企業的大富豪。
第3類,有特殊關係網致富的私企老闆及其後代(富二代、富三代)。
第4類,吃財政飯的部分公職官員。
他們利用審批權等公權力謀取私利,貪污數額往往高達數千萬、數億元。有的透過先移居外國的親屬,轉移大量財富。
炒業中高手 拳頭黑富翁
第5類,成功的炒業高手。
炒樓、炒滙、炒股、炒字畫古董的高手或幸運者,有財富暴升之利。
第6類,一批「拳頭富翁」,即黑幫、詐騙幫的幫主。
一些地方官與黑幫合流,是常見的社會現象。電話詐騙是跨越陸、港、台和東南亞的盜幫,竟可長期生存,而且「一單生意」可騙上百萬乃至千萬元,老是有「閒錢太多」(莫非來路不明)的人上當,這是十分可笑的荒唐事。
普通人靠正當收入積一點錢,哪能接到一個電話就繳付30萬?
地方上的黑幫多為原來鄉鎮土霸。村主任、治保主任之流,在城鎮化、收地逼遷、攔截上訪者中,充當打手,敲詐勒索;有的廣結官場關係網,後來竟成為小地方官。
憂患意識強 新加坡宜居
「大腳底抹油──潤之」的社會現象,有錯綜複雜的社會因素。出走的動力之一,是憂患意識強烈。
社會生態、營商環境有待改革,民企政策多變,民企和私人財產的保障脆弱,富有階層的憂患意識更加強烈。這幾年移居新加坡的富翁大增,是憂患意識下財產安全保障的一個「選項」。
新加坡是發達經濟體,人均GDP超過8.2萬美元(IMF,2022),居全球第6,具有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積累了國際化的豐富經驗;又是具有國際商業信用的全球商貿城市、亞洲金融中心之一。其營商環境優越,經濟自由度甚高,在傳統基金會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排名,多年居於首位。
新加坡的社會自由度、新聞自由度和民主度都較低,但確保商業安全的法治良好,政府廉潔度亦高。在全球廉潔指數、法治指數的排名(2022),分別排第5、17。
對於外來的富有階層來說,新加坡是保護財富或財富增值的宜居城市。
家族辦公室 吸引大富豪
富豪家族辦公室(FO, Family Office)的興起、發展、健全,也是吸引紅中高淨值者(超級富豪,大富豪)之處。
新加坡為全球大富豪構建家族辦公室,起步較早。2004年,制定「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鼓勵外商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
相關的政策持續改善,稅務優惠的出台和行政效率高,增加投資者的信心,使與FO有關的機制更加吸引外商,建成亞洲FO的中心。
家族辦公室分單一家族辦(SFO, Single Family Office)、聯合家族辦(MFO, Multi Family Office)。FO引進的紅中大富豪,佔總數的比例甚大。
在FO的相關機制下,企業所得稅只有17%,遺產稅獲豁免,提升了投資者的穩定預期。大富豪財富的增值和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也便於其家族生意的繼承權轉移。
紅中富豪移居外國,還關乎商業傳代的「再出發」。他們多半是第一代拓荒者,已習慣在風浪中拚搏,積累了廣結關係網、化風險、聚財富的豐富經驗,現在正是商業的家族傳代「再出發」時段,讓第二代、第三代在新宜居地延續家族的商業。
新加坡還有雙語通用的特點,既以英文為官方語文,又通用華語(紅中稱普通話,台灣稱國語),習慣以普通話交談的紅中富豪及其家屬,避免異地「語言障礙」,增加對新加坡宜居性的認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李家超第二份《施政報告》 |
上一篇: | 啟德碼頭之亂 下周真正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