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日前連發11份文件,意在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一天裏連發11份相關文件,應屬罕見,也說明了中央政府持續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等方面的決心;其中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則更具引領作用。
《意見》首次提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內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生力軍」通常指新投入作戰、戰鬥力很強的隊伍;《意見》將民營經濟提升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足見民營經濟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內地過去曾經對是否應該平等保護民營經濟展開過爭論,因為憲法規定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基本經濟制度,所以有不少人認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就意味着各類所有制在法律地位上是不平等的。
這種觀點的存在直接導致對民營經濟的歧視和不平等待遇,嚴重影響民營企業家的安全感和積極性。現在《意見》給了民營企業家信心,因為民營經濟將受到平等保護。
筆者認為《意見》也再次點出了影響民營經濟的兩個重要問題及其糾正的措施,值得認真關注。
提升民營企業家信心的一個重要保障是政府講誠信,這當然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過去許多事例已經表明,民營企業家不願意但又不得不與政府談專案,說不得不是為了謀生,說不願意是因為專案完成後經常拿不到錢。《意見》針對這種情況,明確規定要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失信紀錄和懲戒制度,將機關、事業單位的違約毀約、拖欠賬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資訊納入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台。
而提升民營企業家信心的另一個重要保障就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民營企業家不怕打官司,怕的是政府不當干預和得不到公正判決,尤其是官司沒打完,企業已沒有了。因此,《意見》明確指出: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以及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規範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許可權、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對不宜查封扣押凍結的經營性涉案財物,在保證偵查活動正常進行的同時,可以允許有關當事人繼續合理使用,並採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偵查辦案對正常辦公和合法生產經營的影響;完善涉企案件申訴、再審等機制,健全冤錯案件有效防範和常態化糾正機制,這方面的關鍵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司法公信。
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筆者認為,要建立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的長效機制,就是要及時將存在矛盾的、過時的、阻礙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進行清理和修改,對分散的涉及民營企業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從而在此基礎上盡快出台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企業法》,讓民營企業家真正有法律保障。
香江智滙秘書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