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內地年初擺脫新冠疫情,致力發展經濟;統計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但市場需求仍弱,未見V形反彈。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開會,認為疫後經濟恢復是「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決定下半年加強宏觀調控,着力擴大內需。
先前財經部門已陸續發表半年結算和策劃後續措施。中央政治局從高層次綜合研判情勢,作出系統部署,涉及各方面,而各相關聯又相制約;例如說「加強逆周期調節」,還顧及「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待恰當落實。
提振民企發展信心
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連續多年保持製造業世界第一,生產門類齊全,產能強大,加上基建優越、物流高效,「世界工廠」地位牢固,同時佔世界市場的份量不斷提升,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生意人都不能夠忽視。
我國又仍是發展中的大國。到內地走走,容易察見大量待滿足的需求。目前內需不足,是受先前疫情影響,也有社會狀況原因。前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講過社會上有6億人月入僅千元,他們當然乏消費力。中央政治局說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以及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內地同時又有逾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潛在巨大消費力,拉動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服務。
現時內地青年人失業率高,不少是具高學歷,希望找到相應職位。政治局會議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和「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這兩目標的實現有賴經濟有效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是從解放思想開始的,許多人曾經參與作出貢獻。例如從事政策研究的胡喬木,當年提出「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破除了以為政治意志能夠支配經濟的迷信。如今新時代再次呼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首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共理論家鄭必堅指出,我國高質量發展,根本支撐包括現代生產力、市場力、科技力和文化力等,更有強大的領導力和應變力。
發展動力始終在人民。政治局會議要求促進民間投資。在會議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共31條;接着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促進民間投資的通知,目標是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官方連串宣示的內容,是民營企業長期所企盼,例如講到落實公平競爭、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營造有利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等。關鍵卻在於落實。信心不足是經過一段時間形成的,須看到足夠事實才得以重建和鞏固。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政治局會議要求穩住外資基本盤,當中必有港資。推行改革開放,港資得風氣之先,各省市吸取外資普遍以港資居多。現在港資要再學會為實體經濟服務,參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央派來香港的官員,曾經努力結交港商,既鼓勵參與本地事務,也邀請到內地省市投資建設。在肅貪反腐中,有部分官員則對港商敬而遠之,甚至選人用人亦以向無認識者為佳。
近日關於促進民企發展的《意見》,再強調「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這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年的主張,認為黨政幹部同企業家的關係,主要就是「親」、「清」兩字,官員要坦蕩真誠地同民營企業家交往,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從人事關係上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更好結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平等保護是民營經濟發展關鍵 |
上一篇: | 單靠調整隧道收費 難解塞車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