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9日

黃伯農

探索「不結盟運動」未來

自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一周年之後,美國有智庫學者漸形成一種外交政策研判。一方面,他們認知到從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大多數「球南」(Global South,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發展中地區)國家並未選邊支持烏克蘭、俄羅斯或北約(NATO)。另一方面,他們共識到「印度太平洋地區」(Indo-Pacific region,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地區,簡稱「印太」)的國家們已採取新型「不結盟」(non-alignment)外交路線,稱為「多邊結盟」(multi-alignment)外交路線。

本文探討他們所指的「多邊結盟」外交路線之意思,以及實踐新型「不結盟」外交路線可行性的經濟趨勢基礎因素。

舊有政策不合時宜

對於很多南亞、中東和非洲沿岸國家來說,上世紀冷戰時期的「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並不完全適合今天的國際形勢需要。因為中國和美國與印太各國所形成的複雜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已很難讓印太國家能清晰地不與任何一方劃清界線,或完全地選邊靠攏一方。

換言之,即使有國家正在重構科技供應鏈和區域化世界經濟,在氣候環境變化、能源食糧危機及公共衞生已經全球化的時代裏,已經不可能完全地不與任何國家連結合作。

另外,在過去10年,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於印太區內催化多極世界的出現。主要原因是「一帶一路」倡議已向區內150個國家投入共一萬億美元的貸款和資金,供這些印太國家發展經濟及建設基建。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借貸國;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使印太國家得到更大經濟發展助力。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經歷阻滯及挫折,但它已經加強了中國在「球南」地區內的政治影響力、戰略優勢和軟實力。有民調研究顯示,獲「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的國家中,有差不多66%的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意見。相反,在沒有參加「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只有27%。

與華貿易亦是促成印太國家經濟發展的另一主因。2022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達到2610億美元,為美國與非洲貿易額(640億美元)的4倍。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貿易額亦已超越美國與沙特貿易額多年。世界銀行數據分析顯示,很多南亞、中東和非洲國家從中國的入口量已大大超越美國。

與華軍事合作也趨活躍。雖然中國在非洲只於吉布提(Djibouti)設有軍事基地,但2018年,中國在喀麥隆、加蓬、加納和尼日利亞進行軍演;2019年,中國與坦桑尼亞進行聯合軍演,也與南非和俄羅斯聯合軍演;2016年至2020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入口軍備總量中,有20%來自中國,5%來自美國。

歸向多邊增加選項

印太國家的「多邊結盟」外交方針,是指他們已決定與大國們連結並形成一系列互相交疊的複雜關係、政經聯盟和安全網絡,並於最合乎自己國家利益的前提之下,因時制宜地因應當時形勢去作出合作、從眾、選擇性對齊、暫時策略性疏遠、對沖和討價還價等政治決定。

例如,在南太平洋,即使5月下旬巴布亞新畿內亞與美國拜登政府簽訂新防務協議,這並不代表她已選邊美國。巴布亞新畿內亞其實是因為與中國和澳洲發展了相對廣泛及深入的經濟與安全關係,所以才想透過與美國達成協議去多樣化對外關係,藉此減低對中國和澳洲的依賴。巴布亞新畿內亞的「多邊結盟」外交政策基本目的並非維持「中立」,而是透過與大國們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從而能因應個別自身政策考慮和實際國家經濟安全需要,去選擇性地決定與誰在什麼議題上合作。

近來東南亞國家也有實施類似政策的傾向。舉例,即使與美國、中國和澳洲的關係存在張力、差異與糾紛,印尼及馬來西亞一直維持與美、中、澳的經濟和安全關係。雖然印尼及馬來西亞與中國軍方聯合軍演,但仍從美國購買軍備、進行軍事交流和加強安全夥伴合作關係。可以說,在多極世界內,「多邊結盟」政策不會只選向一邊,而是透過歸向多邊,增加自己的政策選項及合作選擇。

經濟趨勢利東南亞

這也是因為大多數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都較看好東南亞的未來經濟發展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東南亞在未來幾年會錄得全球最高的經濟增長率。即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東南亞將是亞太區甚至世界主要經濟引擎。在未來幾十年內,作為區內人口最大國和第三大國的印尼和越南,有望成為高收入國家。

另外,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的2023年全球經濟預測提出,亞洲地區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集中地。瑞信預測,美國、歐羅區、英國、日本和拉丁美洲只會緩慢地復甦及錄得低增長。雖然中國有望適度復甦,但最大經濟增長地區將會是東南亞,其次是中東海灣國家地區。可見經濟發展前景向好的東南亞,其國際影響力正在增強。

於這正面經濟發展趨勢底下,冷戰時的「不結盟」較消極政策已不適用,取而代之是積極的「不結盟多邊主義」(non-aligned multilateralism)外交方針,透過東南亞廣泛的外交網絡去加強政治能動性、議價能力、經濟增長和安全自立。

雖然上世紀冷戰時的東西脫鈎歸邊對抗未必會再重臨,但以英美為首、北約為核心的「球北」(Global North)地緣軍事集團正計劃向印太區和「球南」擴張,這會增加脫鈎歸邊對抗壓力。

促進球南和平崛起

於這「球南經濟向好、球北軍事拓張」的動態底下,「多邊結盟」也可同時是「不結盟多邊主義」方針,即透過多邊政治去達到多贏方案,防止軍事衝突及制止戰爭,從而為自己國家和「球南」地區尋求經濟及安全利益最大化。

總括而言,在未來的多極世界中,「不結盟運動」之目的,是與所有大中小國家維持良好「可合作」(cooperable)關係,透過增加「多邊可合作性」(multilateral cooperability)去促進東南亞與「球南」的和平崛起,繼而成為未來多極世界秩序其中一個領袖。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